處理完小毛驢那匪夷所思的“魔化”事宜后,天欲宮內(nèi)難得迎來了一段短暫的寧靜。
楊過摒退左右,于靜室之中,取出了臨行前蘇信交付的那份關(guān)于劍宗傳人方青華與劍宗概況的卷宗,細細翻閱起來。
卷宗之上,墨跡勾勒出一個超然物外、卻又與江湖息息相關(guān)的隱世宗門輪廓。
劍宗,傳承極其古老,門人稀少,素來避世而居,極少插手世俗紛爭。
然而,其每一代被允許下山、入世修行的傳人,雖僅有一兩位,卻無一不是驚才絕艷之輩,甫一出世,便能力壓同儕,成為那個時代年輕一代中毋庸置疑的泰山北斗,其劍道修為與武道見解,往往令諸多名門大派的核心傳人也難以望其項背。
目光下移,關(guān)于當(dāng)代劍宗傳人方青華的信息躍然紙上。
此子年歲不大,卻已盡得劍宗真?zhèn)?,修為精深,劍心通明?/p>
在此番新頒布的《甲子名人錄》風(fēng)云榜上,他高居第三之位,僅次于得到神玄化身之力而名列前茅的楊過,以及天師府那位被譽為道門麒麟兒的張承穎。
“風(fēng)云榜第三……”楊過指尖輕輕敲擊著卷宗邊緣,眼中閃過一絲了然。
劍宗傳人的性子向來心高氣傲、劍試天下,此番屈居人后,尤其是位居兩個年齡相仿、甚至可能比他還年輕的人之下,心中定然存有不服之氣。
這挑戰(zhàn),幾乎是板上釘釘之事。
方青華欲要尋他與張承穎一較高下,與其說是為了那虛名,不如說是為了印證自身劍道,捍衛(wèi)劍宗于年輕一輩中不容置疑的權(quán)威,爭奪那象征著無上榮光的“風(fēng)云榜第一”頭銜。
卷宗后半段,著重描述了方青華此次下山所攜帶的兵刃——那柄名為“青泓”的古劍。
此劍來歷非凡,并非劍宗傳承之物,而是源于一個更加耀眼的名字:劍神,李清亭。
據(jù)傳,此劍乃是李清亭早年仗之橫行天下、會遍群雄的隨身佩劍,伴隨他經(jīng)歷了無數(shù)場驚天動地的廝殺,早已通靈。
更令人在意的是卷宗中的一句描述:“據(jù)傳,青泓劍內(nèi)蘊神玄威能,非尋常神兵利器可比?!?/p>
看到此處,楊過放下卷宗,微微闔目,腦海中回想起不久前與醉仙客棧老板那番關(guān)于神玄三路的深談。
化神之路,斬出化身,需尋載體……這載體可以是人,亦可以是物。
一個清晰的推論在他心中逐漸成形。
“李清亭……走的果然是化神之路?!睏钸^低聲自語,眸光深邃,
“這柄青泓劍,恐怕并非僅僅是蘊含其劍意或力量那么簡單?!?/p>
“極有可能,是他將自身斬出的某一具強大‘化身’,直接融入了這柄伴隨他多年的佩劍之中!”
想到這里,許多疑點豁然開朗。
一件死物,縱然材質(zhì)再佳,經(jīng)歷的戰(zhàn)斗再多,若無特殊際遇,又怎能自行孕育出足以匹敵神玄境的“威能”?
唯有以其主人分化出的部分神魂與本源神力為“靈”,以劍身為“軀”,方能造就如此奇跡。
這已非尋常意義上的寶劍,而是一柄活著的、承載了劍神部分意志與力量的“化身之劍”!
“如此說來,稱這青泓劍為李清亭的本命神劍,確實名副其實?!睏钸^心中凜然。
他自身的“溫華劍”雖也非凡品,經(jīng)由他多年溫養(yǎng),更吸收了眾多天象宗師的生命精元,其鋒芒與靈性已遠超同儕,足以傲視天象境,但若要與一柄真正融入了神玄化身的“青泓劍”相比,其間差距,恐怕判若云泥。
“化身之劍嗎……倒是有趣?!?/p>
有值守弟子前來稟報,言道有天機閣使者已在外求見。
楊過走出大院,來到大殿,只見一名身著星紋白袍、氣質(zhì)飄逸出塵的年輕男子靜立其中,見到楊過,他不卑不亢地躬身一禮,雙手奉上一份鎏金請柬,語氣恭敬卻不失風(fēng)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