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空如墨,星辰為綴。以陳默的**穩(wěn)態(tài)太初奇點**為核心的文明遠征軍艦隊,如同一群堅定的螢火,義無反顧地駛入了吞噬一切的宇宙深暗。后方,“新神域”那微弱的燈火已徹底被距離抹去,前方,是未知的航道與迫在眉睫的Ω級威脅。
三個月的倒計時,如同懸于頭頂的冰冷利刃,每一秒的流逝都敲擊在每一位遠征軍將士的心頭。他們擁有決死的勇氣,擁有新生的強大領袖,但同樣清醒地認識到,僅憑現有的速度和力量,想要在浩瀚宇宙中追蹤并應對那來自高維的“格式化”威脅,無異于癡人說夢。
必須在航行中變強!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一次質的飛躍!
臨時組建的、由三大文明頂尖科學家、工程師以及陳默意志投影構成的**“技術融合委員會”**,在艦隊啟航后便進入了近乎不眠不休的超負荷運轉狀態(tài)。他們的目標明確而艱巨:整合現有所有技術儲備,并在陳默**完整伏羲傳承**的啟發(fā)與引導下,實現關鍵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首要的瓶頸,便是**速度**!
常規(guī)的聚變推進、甚至之前運用的部分空間跳躍技術,在動輒以光年計的宇宙尺度面前,依舊顯得過于遲緩。他們需要一種能夠穩(wěn)定、高效、且能大規(guī)模應用于艦隊的主流超光速航行技術。
委員會的核心實驗室,設于“磐石號”經過改造的龐大機庫內。這里匯聚了軒轅族的暗物質模型、羽民國的光能共鳴理論、阿修羅族對生物質能量激發(fā)的獨特理解,以及從機械天庭殘骸中解析出的、涉及空間曲率操控的碎片化數據。
各種理論、公式、能量模型在全息投影中交織、碰撞,時而迸發(fā)出靈感的火花,時而又陷入僵局與悖論。
“不行,暗物質引擎對空間曲率的干涉效率太低,能量耗散率超過75%!”
“光能共鳴需要預設‘燈塔’,在未知星域無法適用!”
“生物質能量爆發(fā)力強,但持續(xù)性太差,無法支撐長程航行!”
爭論與瓶頸持續(xù)了數日。直到陳默的一道意志,攜帶著**斡旋造化**與**顛倒陰陽**神通的深層奧義,如同劃破黑暗的閃電,注入到紛亂的數據流中。
他沒有給出具體的方案,而是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和**規(guī)則層面的許可**。
“不要試圖去‘推動’空間,或者‘撕裂’空間。”陳默的意念如同溫暖的流水,撫過每一位研究者的心靈,“去感受它,理解它,然后……**邀請它自然地彎曲,承載我們前行**?!?/p>
“空間的‘硬度’并非恒定,其‘曲率’可以被更溫和的力量引導……”
在這玄奧的啟發(fā)下,結合機械天庭數據中關于空間常數局部微調的技術碎片,一個前所未有的構想逐漸清晰——
**大型化、穩(wěn)定化、普及化的曲率驅動技術!**
不再是依賴強大能量強行扭曲空間形成“波峰”和“波谷”,而是以一種更加精妙、更加節(jié)能的方式,在艦體前方創(chuàng)造一個持續(xù)的、微小的**負能量密度場**(基于暗物質科技和伏羲神通對局部規(guī)則的干涉),后方則維持一個對應的**正能量密度場**。這一前一后的“壓力差”,并非推動艦體,而是“誘導”空間本身發(fā)生平滑的彎曲,使得艦體如同沖浪者般,沿著這人為制造的“空間波浪”高速滑行!
理論模型迅速建立,并在陳默的意志輔助下進行高維模擬。關鍵的負能量場生成裝置,結合了軒轅族的暗物質拘束技術和羽民國對精密能量場操控的經驗;維持空間波浪穩(wěn)定的控制算法,則由姬軒轅主導,借鑒了部分牧神者邏輯核心的架構并加以純化、優(yōu)化。
第一次全尺寸實機測試,在一艘經過改裝的軒轅族驅逐艦上進行。
所有遠征軍高層,包括通過遠程連接關注的陳默,都將注意力投向了那片測試空域。
“曲率驅動引擎,啟動!”指令下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