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章和韓遂的進軍對于朝廷來說如同對于剩女的真話,直接觸及到了朝廷的敏感點。
即使黃巾勢大的時候,三輔之地也沒有受到過這樣的威脅。
“梁鵠這個廢物,如果不是因為他涼州的局勢不會變成這樣。”劉宏很是憤怒,作為一個自認為的明君,被別人打上門可是會對他那“偉光正”的形象造成很大的損害。
侍中楊琦站了出來說道:“梁孟星是天下知名的書法家,怎么能夠他一點小小的過失而去苛責于他。他在涼州的功績做的非常不錯,不少不知學的人被他所教化,邊地的羌人也感念他的仁德和博學,在軍事上的事情他并不擅長,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失敗?!?/p>
“涼州的糜爛,梁鵠必須要負很大的責任。”開口的人是中常侍趙忠,劉宏常常說:“趙常侍是我母”,作為一個母親,這時候趙忠自然要為靈帝出頭了。
“現(xiàn)在追究是誰的責任已經沒有意義了,而是應該討論我們該怎么辦?”尚書令楊賜說道。
作為弘農楊氏的領頭人物,趙忠也不愿意得罪楊賜,況且楊賜的話語說的有道理,現(xiàn)在叛軍已經進攻到了三輔之地了,要先解決眼前的問題,再進行內斗。
“我推薦皇甫義真為將,可戰(zhàn)賊軍!”司空張溫說道。作為朝廷目前最強的打手,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需要皇甫嵩出馬。
不過他的提議受到了楊賜的反對。
“皇甫義真將涼州的軍權委任給了梁孟星,結果梁孟星吃了一個大虧,如果這一次再失敗,三輔之地恐怕不為朝廷所得?!睏钯n說道。
“如果皇甫義真不可以,楊尚書您認為誰可以擔當此重任?”劉宏開口問道。
“朱儁,朱公偉可為將?!睏钯n又繼續(xù)說道,“朱公偉率軍討平黃巾,素與皇甫義真齊名,威聲滿天下,時人稱贊他‘天姿聰亮,欽明神武,策無失謨,征無遺慮’,如其出馬必可討滅賊寇。”
楊賜的話語讓趙忠有些疑惑,因為趙忠很清楚的知道,比起朱儁,皇甫嵩和楊家的關系更為的緊密,甚至剛才楊家還為梁鵠開脫,但是這一次,楊賜卻沒有推薦皇甫嵩而選擇了朱儁。
不過楊賜接下來的話語打消了他的疑惑,他說道:“皇甫嵩上一次在涼州黃巾的事情處理失當,這一次如果仍然用他為將,恐怕其心難平,心難平則進退失據?!?/p>
楊賜認為皇甫嵩現(xiàn)在肯定會急于立下自己的功勛,而這樣的心態(tài)很容易給賊軍可乘之機。
“張角雖死,但黃巾猶在,賊寇孫夏繼韓忠為南陽黃巾首領,西移鄂之精山,擁眾數萬,正與朱儁對峙,如果臨陣換帥,恐有死灰復燃的趨勢?!贝髮④姾芜M說道。
他并不愿意讓朱儁頂替皇甫嵩去對付邊章等人,一方面孫夏手中的黃巾殘黨多是張角舊部,是黃巾中的精銳,消滅這些人杜絕了黃巾死灰復燃的可能性,臨陣換帥容易讓這些人逃脫。
另外一方面何進和朱儁的關系不怎么樣,一旦朱儁回到三輔之地去對付黃巾,他的官位勢必要增加一點,這一點也是何進不愿意看到的。
“行一百而半九十,此時撤換朱儁的確不妥。”何進的話語的確有所道理,在朝堂上沒有人愿意再提用朱儁換皇甫嵩的提議了,畢竟剿滅江夏的黃巾也是一件大事情。
“遂高,如果你為將保衛(wèi)三輔之地如何?”劉宏問道。
“陛下,比起三輔之地,您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賊軍多羌人,必多馬,如果他們以三輔之地為誘餌,輕騎直攻洛陽,驚擾到陛下,也是我這個大將軍的罪過?!焙芜M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