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面對選擇一般都選擇我全都要,不過有一種情況除外,那就是付賬的時候。
郭汜和李傕所達成的條件董仲穎自然不可能都認賬,但是如何“賴賬”,和如何選擇誰“賴賬”這就是一個問題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董仲穎是不會的,但是他可以選擇人工智能進行處理。
他的手下是“人工”,貢獻的計策和想法自然就是“智能”了。
只不過這一次“人工智能”顯然變成了“人工智障”了,手下的人獻出的計策不能夠滿足董仲穎既要還要的要求。
比如賈詡的計策就是可以擺平兩人,但是對于董仲穎的私德似乎有那么一點點的虧欠。
蔡邕的想法很不錯,對于董仲穎的人品和私德沒有什么損傷,就是付出的代價有那么一點大,在他的想法上,益州不僅沒有任何的產(chǎn)出,還要付出不少的代價,有些得不償失。
李儒等人的計策也同樣有些顧頭不顧尾,總是沒有任何十全十美的辦法。
董仲穎嘆了一口氣,他從來都沒有想到益州可以這么容易打下來,現(xiàn)在打下來了,還多了一堆麻煩事,更多了一個女人。
那就是被李肅送來的吳匡的女兒。
對于吳匡的女兒,那真的是貴“不可言”,當然也只有貴不可言了。
一個政治人物,只要求在正確的時間出現(xiàn)在正確的地點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還要什么自行車了。
董仲穎再一次嘆了一口氣,最后還是要靠他自己解決。
他看了看李傕和郭汜做出的承諾,果然,如果全部兌現(xiàn),那么他真的在益州就變得一無所獲甚至還有虧本的可能性。
不僅白白扔出去一個雍州牧給劉焉,益州牧在吳匡手上,成都太守又是劉璋,再加上給那些豪族的“好處”,這樣的益州要沒要區(qū)別不大,甚至還有虧本的可能性,除了讓雍涼的南面更為的安全,看不到任何的好處。
“虧本的生意不能做”,董仲穎覺得自己嘆氣的次數(shù)太多了。
賈詡的主意是反正條件又沖突了,那就全部答應,等平定了益州之后,再因為條件沖突的問題和劉家父子重新談判。
反正東西給劉家父子,至于劉家父子怎么分那就是劉家父子之間的問題了,他最好劉家父子因為這些東西反目,他還能省下更多。
“這個主意實在太缺德?!比绻俜f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或許他認為賈詡的這個主意不錯,只需要付出一點點小小的代價,就可以解決眼前的困境。
但是對于董仲穎來說,他并不喜歡這個主意,又不是到了絕境,賈詡的主意真的有些缺德。
在道德和實惠面前,董仲穎猶豫了很久,最后他選擇了想其他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