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穎的所做所為傳了出去,不管是袁紹還是袁術甚至是江夏的眾人都開始了備戰(zhàn)。
因為他們知道,董仲穎肯定不會嘴上喊一喊口號,而是必然有所行動。
他們有些不明白,董仲穎這時候為什么還打得動。
袁紹和曹操在鄴城匯聚了不少軍隊,絲毫沒有考慮北方四州那些士族的反對意見。
袁術的水軍加強了巡邏,甚至喊出了連一只蟲沒有經(jīng)過允許也不能渡過長江的口號。
江夏的那群人更是如同驚弓之鳥,不停的向袁術要求糧食和援兵,因為他們知道在董仲穎沒有辦法大規(guī)模出兵的情況下,董仲穎的目標很有可能就是他們。
董仲穎也有些無奈了,他只是想要鼓舞一下士氣,提振一下股市的信心,在不影響大局的情況下,出臺一些不痛不癢的政策,他從來就沒有想過投入大的資金去救市。
但是“市場”的反應讓他不得不這么做,畢竟利好出盡就是利空,更何況,他所謂的利好還只是一個畫在紙頭上的大餅。
這個時候,過去在股市上損失慘重過的董仲穎知道,他不能夠放出一個沒有任何利好的消息,不然按照過去股市的一般規(guī)定,他這樣做的后果一定是股市崩盤。
盡管手頭上沒有利好,迫于無奈的董仲穎還是做出了要準備出利好的消息。
他在洛陽召集近衛(wèi)騎兵隊,同時又召集了并州的虎豹騎三千人,湊成了五千軍隊,做出蓄勢待發(fā)的情況。
而董仲穎用兵的目標即使是楊阜也不知道。
董仲穎的動作更是讓兩袁和劉備等人風聲鶴唳,因為他們誰都不敢肯定自己不是董仲穎的目標。
如果是其他人的五千騎兵,他們根本就沒有什么好擔心的,僅僅五千騎兵在戰(zhàn)場上只能發(fā)揮一定的作用,但是董仲穎的五千騎兵足以改變大局。
甚至袁紹語重心長的對別人說:“當年董仲穎憑借著一人之力,在涼州大破百萬黃巾,我們手上的力量不如當年的黃巾,又怎么能夠大意呢?”
雖然他的話語有些夸張的成分,但是北方四州的所有人都覺得袁紹的態(tài)度沒有什么問題,畢竟面對董仲穎的時候,再怎么小心也不為過。
“董仲穎不懂水軍吧,他飛不過長江天塹吧?!贝丝?,能夠對袁術心中產(chǎn)生安慰的就是長江了,雖然他很清楚董仲穎在荊州營造水師,但是袁術還是能夠很自豪的說上一句,在水上“優(yōu)勢在我。”
至于江夏的眾人那就更不堪了,過去我們還打著討伐漢賊的旗號,現(xiàn)在他們將旗號改為了替天行道。
畢竟替哪個天行哪個道現(xiàn)在還沒有定論,在政治上公認的漢賊就只有董仲穎一個,畢竟董仲穎自己從來都沒有將其他人指定為漢賊。
所有人都在看董仲穎的行動,在所有人的注視之中,董仲穎動了。
他先是帶領著騎兵緩慢的北上,行軍的速度并不快,用了十多天的時間才進入河內(nèi)郡。
他的行動讓袁術等人松了一口氣,董仲穎的目標是曹操和袁紹這兩個倒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