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經(jīng)歷了戰(zhàn)國的禮樂崩壞,但是在某些方面,古人和現(xiàn)代人相比還是有些差距的。
面對這樣的情況,張遼想出來的是找一個借口,來將進攻周瑜的事情變得“合理”,比如過去大漢使者的一些所作所為,只不過這一切用在“內(nèi)戰(zhàn)”上似乎有些不妥,大家都是大漢的子民,這樣的小花招根本說服不了天下的人。
半部論語可以治理天下,同樣,半部英劇也可以治理天下,董仲穎從來沒有想過過去當做休閑放松的喜劇,也有他用得到的時候。
董仲穎想著的是切香腸。
“如果我們的軍隊靠近作唐四十里,對面的軍隊會有什么反應呢?”董仲穎問道。
“對方不會冒險攻擊我們,因為我們在自己的控制區(qū),如果對方攻擊我們,道義就在我們這一邊。”張遼回答。
“如果我們的軍隊靠近作唐三十里,周瑜的軍隊會攻擊我們嗎?”董仲穎又問道。
張遼回答:“不會,雖然這里已經(jīng)很接近雙方的界線了,但是依然在我們的控制區(qū)之中。”
“如果我們的軍隊靠近作唐二十里,周瑜的軍隊會攻擊我們嗎?”董仲穎又問道。
這時候,張遼回答這個問題的就猶豫了一下:“可能不會,因為雖然我們的軍隊越線了,但是我們離邊界線還是很接近的,這時候隨便用一個借口就可以敷衍出去,真的打起來誰對誰錯就說不清了?!?/p>
“更何況,如果周瑜不在,那么對方的主帥必然不會挑起和我們的戰(zhàn)斗,這不是他可以決定的?!?/p>
聽到張遼的話語,董仲穎問出了更為關鍵的問題:“如果我們在作唐二十里展開攻擊隊形,做出一副要攻擊周瑜軍隊的樣子,周瑜的軍隊會反擊嗎?”
張遼這時候徹底沒有回答了,因為他也不知道董仲穎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什么。
不過他知道董仲穎的這種做法一定會奏效,甚至如果周瑜的軍隊不理睬,只要讓他的軍隊進入了戰(zhàn)斗隊形,一旦周瑜對高順展開襲擊的消息傳來,他在戰(zhàn)斗之中也可以占據(jù)優(yōu)勢。
張遼的軍隊開始按照董仲穎的“計劃”行動了,在他的軍隊靠近作唐四十里的時候,張遼果斷讓自己的軍隊扎下營寨。
果然,對面周瑜軍隊的主帥陳武,派參軍闞澤為使者,前來到張遼的營中探聽董軍的虛實。
聽聞有孫家的使者來訪,董仲穎拒絕了和使者會晤,將這一切交給了張遼,按照董仲穎的說法,孫家的使者是什么檔次,怎么可能和他見面。
進入營帳,雙方見禮之后,闞澤就開始質(zhì)問張遼說道:“在經(jīng)歷了渭水之盟后,你們和我們就都是大漢朝廷的官員,好比一家人,但我卻聽聞你們接近了作唐,這是為什么呢?”
張遼應答道:“我認為你們屯兵作唐,而我們接近作唐,都是為了適應形勢的恰當做法,不值得互相追問?!?/p>
對于張遼的回答,闞澤只能夠哈哈大笑道:“我們這樣做是為了天下的公義?!?/p>
張遼也同樣報以大笑的回答:“我們這樣做也同樣是為了天下的公義?!?/p>
于是觥籌交錯,賓主盡歡。
結(jié)果等闞澤回到了陳武的大營后,張遼的軍隊又一次開始了行軍,這一次他的軍隊在作唐的三十里處下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