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袁家的長輩,曹操的提議自然沒有人反對,即使有想要反對的,他們講道理也講不過許褚,畢竟許褚是一個以理服人的好手。
袁尚、袁譚等人對于曹操的提議也只能欣然接受,因為他們覺得,在這個情況下,與其讓對方成為袁家的代表,主持自己父親的葬禮,不如將自己父親的葬禮交給自己的岳父,至少這也是一個自己比較可以接受的選項。
很快,憑借著許褚手上的“物”和曹操手上的“理”,曹操很快就說服了在場的眾人接受了他的提議,至于剩下沒有來得及過來參加商討的人物,在場的人根本就沒有在意。
因為到場的人是騎寶馬來的,不堵馬。
很快,曹操就將袁紹的葬禮安排妥當了,在葬禮過后,曹操徹底接過了袁紹的政治遺產(chǎn),他以冀州牧的身份成為了北方四州唯一的“領(lǐng)袖”。
在葬禮上,北方四州的“共主”曹操并非是最為亮眼的一個,在整個葬禮上最受到歡迎的人物竟然是董仲穎的使者李肅。
李肅出現(xiàn)的時候,出席袁紹葬禮的人都要上去怒斥幾句,甚至有人憤怒的想要拔出寶劍砍殺李肅。
面對這樣的情況李肅一點也不害怕,面不改色,似乎眾人想要拔劍亂劍砍死的人不是他一樣。
“你來的正好,我要殺死你去祭奠我的父親?!痹T真的想要拿劍去砍死李肅。
只是他還沒有怎么動手,站在他周圍的人一擁而上將他“勸”住了。
曹操對他說道:“這可是在本初的靈前,見血不祥。更何況這一次李肅前來吊唁禮數(shù)非常的周全,如果我們攻擊李肅,這樣是不是顯得我們北方四州的士人沒有容人之量?!?/p>
曹操的話語讓眾人頻頻點頭,為了北方世家的名聲,為了大漢最后的大將軍袁紹,李肅動不得,他們只能夠?qū)⑿闹械呐饓合隆?/p>
為了表現(xiàn)出北方四州士人的風采,大部分人都選擇了主動和李肅打招呼,當然也有人考慮到在袁紹的靈前這樣做不太妥當,他們選擇了背地和李肅進行交流。
甚至連袁尚都和李肅打了招呼,甚至還想要通過李肅和董仲穎拉上關(guān)系,希望董仲穎能夠支持他在袁家的地位。
李肅離開鄴城的時候,他因為自己的風范收獲了鄴城很多人的友誼,甚至他還要將這些友誼帶給秦王。
當李肅回到洛陽,將這些消息帶回來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北方四州肯定可以安定了,那時候只要秦王的一封書信,北方四州就可以傳檄而定。
整個洛陽展現(xiàn)出了歡快的氣氛,不少人認為等北方四州安定了之后,江南也可以傳檄而定,那時候秦王究竟想要進哪一步,自然就是水到渠成了。
不少人寫了賀表給了秦王,特別是稱贊秦王在陣斬袁紹之后,壓下所有想要追襲的意見,放任曹操退軍,同時自己選擇會洛陽,讓袁紹的兩個兒子矛盾爆發(fā)這樣的神來之筆。
如果沒有秦王的這些動作,北方四州并不可能安定的如此之快。
至于退軍時候秦王說的去洛陽看舞女,這只是一個帶有秦王特色的借口罷了,哪有人會因為這樣的事情而相信秦王真的想要看舞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