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師,這位是楊阜,楊義山,天水楊家之人。”李儒介紹說。
楊阜打量著坐在主座上的董仲穎,“我曾經(jīng)和許子將學(xué)習(xí)觀人之術(shù)?!彼f道。
“你覺得我是一個怎么樣的人?”董仲穎問道。
他對于觀人之術(shù)很是好奇,相由心生,他不知道楊阜從他身上看到的是董卓遺留給他的外貌,還是他董肥肥那有趣的靈魂,甚至觀人之術(shù)可能只是一個騙局。
楊阜注視了董仲穎很久,他還是依然一言不發(fā)。
過了許久,他才開口道:“董中郎您目光無神,精力渙散,坐不成型,無虎踞之態(tài),似材庸器小之輩?!?/p>
楊阜的話語剛落,李儒的臉色就變了。
楊阜可以說對于董仲穎的評價非常低,甚至這樣的話語有些羞辱人的意味在了,即使相面的結(jié)果再不好,楊阜不應(yīng)該說的委婉一些嗎?
李儒剛想說一些什么話語來圓場的時候,董仲穎笑了起來,“哈哈哈!”
這讓楊阜有些驚訝,他想過董卓很多的反應(yīng),有不悅的,有怒斥的,有驅(qū)離的,有詢問的,但是從頭到尾,都沒有想到董仲穎會是這樣的一個反應(yīng)。
作為一個經(jīng)歷過祖安文化熏陶的菜雞,這樣的話語并不算什么,充其量就說“董仲穎你才華一般”,況且他知道,自己屬于真的菜。
可以這么說,即使是大部分人都看不上的董旻,認(rèn)為他是一個依靠著血緣和馬屁才得以成為董仲穎副手的。但是即使是這樣一個人,董肥肥知道,自己比起他來甚至還有所不如。
所以當(dāng)楊阜說他中人之姿的時候,他甚至還想要說上一句,“您謬贊了!”
“董中郎您為何發(fā)笑?”在疑惑之下楊阜問出了這樣的一句話。
“我沒有想到我會是這樣的一個評價,所以發(fā)笑?!倍俜f回答道。
“可是對我相面之術(shù)有所不滿。”楊阜又繼續(xù)問道。
“不是,我聽聞‘聽其聞,觀其行’一個人的評價看的是所作所為而非長的怎么樣?我又聽聞‘知人知面不知心’,我想義山你這樣的名士也肯定會聽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董仲穎回答說。
聽到董仲穎的評價,楊阜站起身,鄭重行了一禮道:“董公的見識世所罕見,我聽聞董公為喂嗣那些黃巾而發(fā)愁,我有一策可解董公的煩惱?!?/p>
只是楊阜不知道的是,在四百年后,有一個叫做杜如晦的人做出了和董仲穎同樣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