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惡的漢狗?!睆埬匪乖谧约旱男闹邪盗R了一句話語。
他被發(fā)配了,更為準(zhǔn)確的說,他承擔(dān)了一個非常辛苦的差事,那就是運糧,千里迢迢的向西域運糧。
他只是在路上走神的一小會兒,他就被狠狠抽了一鞭,還被罵了狗血淋頭。
被這樣懲罰的張姆斯只能在自己的心中無能狂怒,一方面是因為他當(dāng)時的確走神了,另外一方面抽打他的人是閻行,韓遂的女婿。
即使閻行無故殺掉他,所得到的最大懲罰也只不過是罰掉一點錢,誰讓他是羌人呢?
當(dāng)李傕的軍隊出發(fā)了之后,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擺在了他的面前,那就是糧食。
現(xiàn)在西域長史府對于西域的掌控太弱了,過去大漢在那邊的駐軍依靠的西域諸國上供的糧食,但隨著大漢勢力的衰退,那些國家上供的糧食越來越少,這也導(dǎo)致了西域長史府的軍隊越來越少,進而大漢的勢力繼續(xù)衰退,這就陷入了一個新的惡性循環(huán)了。
對于這樣的一個問題,楊阜等人也想到了一個解決的方法,那就是韓遂。
從涼州往西域運糧食是非常困難的,路上會遇上風(fēng)沙、遭遇馬匪甚至還會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鬼神事情。
如果護送的士兵派的太少,那么很有可能士兵連同糧食一起消失。如果護送的士兵過多,那么在路途上消耗的糧食就更多了,說不定十斗的糧食送到西域,只剩下一斗。
而韓遂的手下不一樣,更為準(zhǔn)確的說,他手下的羌人不一樣。
他的手下有一部分人去過西域,甚至當(dāng)年北宮伯玉叛亂的時候他還想辦法從西域找到一些援兵,至少在路途上,韓遂的手下更為的熟悉。
另外他手下的羌人吃苦耐勞,既可以運送糧草,也可以上馬作戰(zhàn),比起民夫也更適應(yīng)氣候。此外,羌人死了也更為容易補充。
所以,在張既的勸說和董仲穎的慷慨下,韓遂“欣然”同意派出他的手下人,承擔(dān)運糧的重任。
韓遂對于第一次運糧非常的重視,不僅派出了手下較為精銳的軍隊,更是讓他的女婿閻行親自出馬。
“我們到了哪里?”閻行問道。
“我們剛過了伊吾屯城,馬上就要到莎車了。”閻行手下的一個向?qū)Щ貜?fù)道。
伊吾是戈壁灘上一片較大的綠洲,農(nóng)業(yè)開發(fā)較早。明帝時擊敗匈奴,取其伊吾盧地,筑伊吾屯城,置“宜禾都尉”,于此屯田,這也是伊吾屯城的由來。
李傕的軍隊并沒有進駐伊吾屯城,畢竟張政的人馬足夠在那邊自保,伊吾屯城對于整個西域的重要性并不大,除了宣誓大漢在西域的統(tǒng)治外,唯一的作用就是確保涼州和西域之間道路的暢通。
而進駐莎車可以一方面震懾整個西域的國家,宣告著當(dāng)年能打的大漢又回來了,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阻擋北匈奴對于西域的滲透。
當(dāng)然,前提是李傕可以在莎車站穩(wěn)腳步。
“注意警戒!”閻行突然喊道。
他雖然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不妥,但是多年來在戰(zhàn)場上的直覺讓他本能的覺得有些不對。
在理性和直覺上,閻行選擇了相信直覺,因為他見過太多相信理性的人的死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