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封命令是告訴趙叡,最近魯肅的動作頻繁,擔(dān)憂魯肅或許有攻擊黎陽的可能,讓他仔細(xì)守備黎陽。
只不過這一封命令最后的署名是曹操的。
當(dāng)趙叡收到第一封命令的時候,自然知道這封命令有很大的問題。魯肅手下軍隊“暴走”是前不久剛發(fā)生的事情,曹操怎么可能知曉,甚至曹操怎么可能猜到淳于瓊會離開黎陽,并將黎陽的軍權(quán)委托給他。
趙叡收到這封命令之后,他只是簡單的笑笑,然后將這封命令拋到了腦后,因為很明顯這是一封假的命令,只是他沒有明白,為什么這封命令會署名曹操。
接下來,趙叡又收到了第二封的命令,這封命令是寫給呂威璜的,這封命令和第一封命令大同小異,也是讓呂威璜守住黎陽,而署名同樣是曹操。
而第三封命令則是來自淳于瓊的,這封命令讓趙叡感覺有些左右為難,因為這道命令讓他帶領(lǐng)黎陽的心腹軍隊離開,而將黎陽城移交到一個他連名字都沒有聽說過的將軍手上。
至于這么做的原因,淳于瓊解釋為冀州不穩(wěn)。
不穩(wěn)的原因,趙叡知道就是因為曹操和袁紹兩個人關(guān)于北方四州的主導(dǎo)權(quán)之爭。而且隨著魯肅的“醬油化”,這兩人的爭端也愈演愈烈。這也解釋了前面的兩封命令,曹操不希望黎陽的軍隊動起來。
淳于瓊的命令看上去非常假,甚至連公文的印章和花押都沒有,唯一可以確認(rèn)這封命令來自于淳于瓊的,只有淳于瓊的一個簽名。但是趙叡卻相信這封命令是真的,因為命令中等他的軍隊離開黎陽后,就是和淳于瓊軍隊匯合,至于去哪里,命令一個字都沒有提。
但是趙叡知道,目的很有可能是鄴城。
趙叡不知道自己該怎么做,這件事情太敏感了,一方面是帶領(lǐng)軍隊擅離職守,另外一方面,淳于瓊顯然什么鍋子都不想背,所以才沒有花押只有簽名,一旦出了事,淳于瓊絕對說這個命令是偽造的。
在命令的最后,寫了這樣的一句話:“在黃河南面的是你的敵人,但是在冀州的也可能是你的敵人。而速度,就是決定勝負(fù)的關(guān)鍵手。”
而就是這樣的一句話說服了趙叡。
等命令中那個叫做老李的好色將軍帶著援軍來到黎陽的時候,趙叡匆匆和他進行了交接,就帶著自己的軍隊走了,因為他知道,這已經(jīng)到了整個袁家生死存亡的時候了。
趙叡中了一次典“信”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