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失敗,王朗和張燕兩人發(fā)生了爭吵,這樣的事情很快流傳了出去。
而流傳出去的原因很是簡單,那就是來自于當?shù)氐氖兰掖笞濉?/p>
在經(jīng)歷了失敗之后,張燕打算帶著騎兵繞過上蔡,認為上蔡最為精銳的軍隊已經(jīng)和他們兩敗俱傷了,剩余的軍隊自然不足為慮了,就不要浪費時間在上蔡了。
而王朗覺得需要攻下上蔡,畢竟有上蔡在,他們軍隊回旋的余地太小了,更何況,如果沒有攻下上蔡而匆匆離開,這豈不是表明了天下無敵的董仲穎軍隊竟然會害怕一些郡兵。
素來不和的兩個人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結果大吵了一架。
吵完后的后果就是,張燕和王朗兩個人決定分兵,自己干自己的。張燕帶了一千騎兵,繞過上蔡向東進發(fā),而王朗則率領剩下來的人圍攻上蔡,拿下這個重要的城池。
雖然孫子教育說圍城需要十倍的人馬,但是這也是建立在雙方戰(zhàn)力差距不大的情況下。
盡管王朗的人馬數(shù)量和丁奉軍隊從數(shù)量上說相差不大,但是從戰(zhàn)力上說王朗手下的都是董仲穎軍中的精銳,對于丁奉這種被抽調(diào)精銳好幾茬子的郡兵,可以說一個打十個。
但是王朗還面對著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軍需不足。不過王朗還是有自己的解決方法的,那就是讓別人友情贊助。
王朗對蔣干說道:“軍需的事情你不需要擔心,在現(xiàn)在的形勢下,如果我讓那些豪族出兵出人,他們肯定是不愿意的,但是我讓他們出一些糧食,他們肯定會同意的。”
和王朗預計的一樣,王朗將自己的信件一發(fā),在上蔡周圍的豪族,自然來“喜迎”王師了。
他信中甚至對張燕狠狠地詆毀了一番,將他自己為什么會到如此的境地,張燕是如何欺辱他的事情寫在了信中。
王朗充分相信,他所認識的那些豪族,有足夠的道德,絕對不會將這件事情“故意”宣揚出去的。
那些豪族的確很有道德,一點點也沒有給王朗面子,因為此時此刻,他們還是仲王的麾下。
有一些是提供了自己的一個糧倉位置,讓王朗自己去搶,有一些人帶兵前來“抵抗”王朗,還沒有接戰(zhàn),就將自己的武器丟棄逃遁了。
對于這樣的人,王朗自然明白他們這樣做的苦衷,并沒有追究他們抵抗的責任。
于是,有了軍械和糧草的王朗,自然又一次有了能力去攻擊上蔡了。
面對再次到來的王朗軍隊,丁奉卻一點也不敢大意,上一次在偷襲成功的情況下,雙方還是斗了一個旗鼓相當。他偷襲的兵力是他所有人中最為精銳的士卒了,在這樣的情況下,雙方戰(zhàn)損竟然相當,在列陣而戰(zhàn)的情況下,丁奉根本就沒有打贏的信心。
此刻,他手上唯一的依仗,就是上蔡那些被他臨時修繕的城墻,以及不知道
王朗的軍隊到了上蔡,卻看到丁奉早就緊閉城門,驅兵守御。
王朗下令讓軍隊將城圍住,二面佯攻,一面主攻,三面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