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q0v9l"><label id="q0v9l"></label></tr>

        <td id="q0v9l"><ruby id="q0v9l"></ruby></td>
        1. <table id="q0v9l"><option id="q0v9l"></option></table>
          <acronym id="q0v9l"></acronym>
        2. <acronym id="q0v9l"><label id="q0v9l"><listing id="q0v9l"></listing></label></acronym>
            <table id="q0v9l"></table>
          1. <pre id="q0v9l"><strong id="q0v9l"><xmp id="q0v9l"></xmp></strong></pre>

            黑巖小說

            黑巖小說>清朝的醫(yī)生 > 辮壞病脈癥并治篇1-2(第2頁)

            辮壞病脈癥并治篇1-2(第2頁)

            傷寒病人在經(jīng)過吐法、下法后,又再次發(fā)汗,這是治療方法不當,所以導致陽氣和陰液都虛弱。陰液虧虛,所以出現(xiàn)虛煩;陽氣虛弱,所以脈象微弱;陽氣微弱不能上升,所以會頭目眩暈昏沉;陰液虧虛不能濡養(yǎng)身體,所以經(jīng)脈跳動、肌肉惕動。陽氣和陰液長期虧損,久而久之全身肢體就會失去滋養(yǎng),從而導致身體乏力、筋脈軟弱,最終形成痿癥。

            傷寒六七天,經(jīng)過峻烈的瀉下之后,寸部脈象沉且遲緩,手足厥冷,尺部脈象摸不到,咽喉不適,咯吐膿血,泄瀉下利不止,這種情況很難治療,應用麻黃升麻湯主治。

            【注釋】傷寒六七天的時候,邪氣傳至厥陰經(jīng),此時正處于厥熱相互勝復的階段,醫(yī)生沒有詳細審察陰陽狀況,就使用峻烈的瀉下之法,導致病情轉變?yōu)橹薪固摵?、下焦陽氣虛脫的壞證。中焦虛寒,所以寸部脈象沉遲,手足厥冷;下焦陽氣虛脫,所以尺部脈象摸不到,泄瀉下利不止。大概在未瀉下之前,陽經(jīng)中還潛伏著表熱,瀉下之后,表熱就乘虛下陷,向內侵犯厥陰經(jīng),厥陰經(jīng)環(huán)繞咽喉,貫穿橫膈,注入肺臟,所以出現(xiàn)咽喉不適,咯吐膿血。這是陰陽錯雜、表里混淆的證候,如果溫下焦的寒,恐怕會助長上焦的熱,想要清上焦的熱,又會加重中焦的寒,所以仲景用這個麻黃升麻湯來主治,正是要告訴人們陰陽錯雜的病癥難治,應當從表里上下尋求治療方法。因為下寒上熱,本來就難以用藥溫治,里寒且無汗,還應當解表,所以使用麻黃升麻湯,以解表和里,清上溫下,根據(jù)具體癥狀進行治療。

            【集注】程知說:這里講的是厥逆有因誤下而導致病情變化的情況。凡是傷寒熱邪熾盛的患者,其陰液必然虧虛,六七天雖然正值邪氣傳里的時候,但如果表證仍然存在就用峻烈的瀉下之法,那么陰液受傷而陽氣也會內陷。寸部脈象沉遲,手足厥冷,下利不止,這是損傷了陽氣,導致氣向內陷;尺部脈象摸不到,咽喉不適,咯吐膿血,這是損傷了陰液,導致熱邪向內逼迫。一次瀉下失誤,既傷了陽氣,又傷了陰液,所以病情難治,用麻黃升麻湯,來升提陽氣、調理下焦,清熱滋陰。因為傳經(jīng)的熱邪,從外侵入到內里的,仍然應當使其從內里透出到外部。所以說:汗出病就會痊愈。

            喻昌說:寸部脈象沉而遲緩,明顯是陽氣入陰的緣故,不能簡單地認為是陽氣衰微。所以雖然手足厥冷,尺部脈象摸不到,泄瀉下利不止,但可知并非是純粹的陰寒而沒有陽氣。況且咽喉不適,咯吐膿血,又是陽邪與陰邪相互搏結、上逆的征象,所以仲景特意在陰證中宣發(fā)陽氣,使汗出而錯雜的邪氣得以全部解除。

            麻黃升麻湯方

            麻黃(二兩半,去節(jié))

            升麻(一兩一分)

            當歸(一兩一分)

            知母(十八銖)

            黃芩(十八銖)

            葳蕤(十八銖)

            石膏(六銖,碎綿裹)

            白術(六銖)

            干姜(六銖)

            芍藥(六銖)

            天冬(六銖,去心)

            桂枝(六銖)

            茯苓(六銖)

            甘草(六銖,炙)

            將以上十四味藥,加入一斗水,先煮麻黃一到兩沸,撇去上面的浮沫,再加入其他藥物,一起煎煮至藥液剩下三升,濾去藥渣,分三次溫服,每次服藥間隔時間大約像煮三升米所用的時長,要把藥服完。服藥后汗出,病就會痊愈。

            【方解】

            如果是單純下寒上熱而沒有表證,應當以黃連湯為治療的法則。但如今伴有表證,所以另外設立這個麻黃升麻湯,以表明要根據(jù)具體癥狀靈活斟酌用藥的治療思路。升麻、葳蕤、黃芩、石膏、知母、天冬,這些屬于能升舉上行、清解邪熱的藥物,使用它們既可以避免藥物作用于下焦寒邪而助熱,又能夠滋養(yǎng)上焦陰液。麻黃、桂枝、干姜、當歸、白芍、白術、茯苓、甘草,這些屬于辛甘發(fā)散、走表溫通的藥物,使用它們可以使藥力不致助長上焦熱邪,并且能夠調和內里。把藥物煎好后分三次溫服,全部服完,服藥后汗出病就痊愈。這樣的用意在于藥力和緩,不會損傷正氣,又能徹底祛除病邪。雖然脈象表現(xiàn)為寸脈沉遲、尺脈摸不到,癥狀有手足厥冷、下利不止,但歸根結底并非純粹的陰寒邪氣致病,所以同時伴有咽喉疼痛、咯吐膿血的癥狀,這是寒熱交雜、陰陽錯亂的病癥,都是因為過度攻下?lián)p傷中焦脾胃所導致的病變。因此仲景使用這個麻黃升麻湯,以祛除病邪為主要目的,病邪祛除后正氣自然就會恢復安定。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手机av一区二区三区_一级毛片在线_国产欧美激情视频免费看

                  <tr id="q0v9l"><label id="q0v9l"></label></tr>

                  <td id="q0v9l"><ruby id="q0v9l"></ruby></td>
                  1. <table id="q0v9l"><option id="q0v9l"></option></table>
                    <acronym id="q0v9l"></acronym>
                  2. <acronym id="q0v9l"><label id="q0v9l"><listing id="q0v9l"></listing></label></acronym>
                      <table id="q0v9l"></table>
                    1. <pre id="q0v9l"><strong id="q0v9l"><xmp id="q0v9l"></xmp></strong></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