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注】李彣說:心痛在內(nèi)連及背部,是內(nèi)病傳至外;背痛在外連及心臟,是外病傳入內(nèi)。所以既有附子的溫性,又用烏頭的迅猛,佐以干姜行陽氣,大力驅(qū)散寒邪,佐以蜀椒下氣,大開郁結(jié)。擔(dān)心藥力過于猛烈,所以又佐以赤石脂入心,以固澀收斂陽氣。
赤石脂丸方劑:
蜀椒(一兩,另一說法為二分)
烏頭(一分,炮)
附子(半兩,炮。另一說法為一分)
赤石脂(一兩,另一說法為二分)
干姜(一兩,另一說法為一分)
以上五味藥,研成粉末,用蜜制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飯前服用一丸,一天服三次,若病情無改善可稍微增加藥量。
胸痹,疼痛時緩時急,用薏苡附子散治療。
【注釋】緩急,指胸痹疼痛有時緩解有時發(fā)作。應(yīng)當(dāng)根據(jù)疼痛的緩急來進行治療。若疼痛緩解而不發(fā)作,用栝樓薤白白酒湯治療。如今疼痛時緩時急,所以用薏苡附子散,迅速開通痹阻之氣,快速掃除陰寒邪氣。
薏苡附子散方劑:
薏苡仁(十五兩)
大附子(十枚,炮)
以上兩味藥,杵成散劑,每次服用方寸匕,一天服三次。
【集解】李彣說:緩急,指有時疼痛緩解暫時停止,有時疼痛發(fā)作。薏苡仁入肺經(jīng),可利氣,附子溫中行陽,制成散劑服用,效果更迅速。
魏荔彤說:薏苡仁下氣寬胸,附子溫中散邪,這是針對邪氣強盛、陽氣微弱的病癥所制定的方劑。
胸痹,表現(xiàn)為胸中氣塞、呼吸短促,用茯苓杏仁甘草湯治療,橘枳姜湯也可治療。
【注釋】胸痹,若胸中劇烈疼痛,是胸痹病情較重的情況;若胸中氣塞,是胸痹病情較輕的情況。胸為氣海,一旦有間隙,若陽邪侵犯則化為火,火性主開散,不會導(dǎo)致痹阻。若陰邪侵犯則化為水,水性主閉闔,所以使胸中氣塞、呼吸短促,氣息不暢,從而形成胸痹。若水邪盛于氣,就會呼吸急促,用茯苓杏仁甘草湯治療,以利水,水液通利則氣順。若氣盛于水,就會痞塞不通,用橘皮枳實生姜湯治療,以開氣,氣通暢則痹阻消除。
【集注】沈明宗說:邪氣阻塞胸膈,肺氣不能順暢往來,就會出現(xiàn)胸中氣塞、呼吸短促。方劑中用杏仁使肺氣向下通暢,用茯苓引導(dǎo)水濕下行,甘草調(diào)和中焦,使邪氣去除,痹阻開通,氣息不再短促。然而胸痹是由于胸中氣塞,脾土濕寒、濁氣挾外邪上逆所致,所以橘、枳、生姜善于散邪降濁,因此也可主治。
魏荔彤說:這種病癥是邪氣實證而正氣不太虛弱,陽氣微弱而陰氣不太強盛。胸痹必然會導(dǎo)致氣塞,氣塞必然會呼吸短促,前面已經(jīng)提到。如今開通、降下氣機,各種癥狀自然消除。
茯苓杏仁甘草湯方劑:
茯苓(三兩)
杏仁(五十個)
甘草(一兩)
以上三味藥,加水一斗,煮至剩五升,每次溫服一升,一天服三次,若不痊愈可再服。
橘皮枳實生姜湯方劑:
橘皮(一斤)
枳實(三兩)
生姜(半斤)
以上三味藥,加水五升,煎煮至剩二升,分兩次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