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軍戶,全家五口,計三個全勞動力,兩個半勞動力,共分得……二百五十斤?!?/p>
沈軍的心猛地一沉。
二百五十斤,聽著不少,可這是一家五口人從現(xiàn)在到明年夏收,整整半年的口糧??!
平均下來,一個人才五十斤,一天連半斤都不到。
這點糧食,只能頓頓喝稀的,才能勉強熬過去。
他回頭看了看周圍的鄉(xiāng)親,每個人的臉上都掛著同樣沉重的表情。
他家因為勞動力多,分的還算多的。
那些家里孩子多、勞動力少的,分到的糧食更是少得可憐。
整個沈家村都籠罩在一片愁云慘霧之中。
而更可怕的消息,是從那些去鎮(zhèn)上交糧的社員口中傳回來的。
據(jù)說,旁邊的張家灣、趙家村,因為土地更貧瘠,今年的收成比沈家村還要再少上三四成。
他們交完公糧,一家老小能分到一百多斤口糧就算燒高香了。
一百多斤糧食,要熬過一整個冬天和春天,那意味著每天都得勒緊褲腰帶,喝那清得能照出人影的稀粥。
可問題是,人吃不飽,虛得浮腫,開春了,哪來的力氣去幾十里外挑水澆地?
這根本就是個死循環(huán)。
就在村里人心惶惶的時候,王衛(wèi)國跟著村長沈紅星,從公社拉回來了一車東西,同時帶回了一個新的政策。
“鄉(xiāng)親們,都過來看看!”
沈紅星站在牛車上,指著車上那些帶著泥土的藤蔓,大聲喊道。
“這是上面推廣下來的好東西,叫紅薯!這玩意兒不怕旱,產(chǎn)量高,一畝地能收兩千多斤!”
畝產(chǎn)兩千多斤?
這個數(shù)字像一顆炸雷,在所有人的腦海里轟然炸響。
他們種了一輩子地,玉米高粱畝產(chǎn)三百斤就算是大豐收了。
兩千多斤是個什么概念?
簡直不敢想象!
“村長,你說的是真的?這玩意真能長那么多?”
有人不敢相信地問道。
“公社的農(nóng)技員親口說的,還能有假?”
沈紅星拍著胸脯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