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場景如同電影畫面般一幀幀閃過。
雖然她與王略夏打交道不多,但王略夏給自己的印象確實不錯,年齡比自己大一截,卻對自己謙恭有禮。
每當市紀委召開重要工作會議時,王略夏如果參加了的話,他總是那個最先發(fā)言的人,他的聲音最為堅定。
他站在臺上,目光如炬,對腐敗和嚴重違法亂紀行為的揭露與批判,字字鏗鏘,句句在理。
那份深惡痛絕、義憤填膺的情感,仿佛能穿透會場的每一個角落,直擊人心。
他的發(fā)言不僅贏得了在場所有人的共鳴,更讓人看到了他作為紀檢干部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馮書記對他的器重,幾乎是眾人皆知的事情。
馮書記常在人前夸贊王略夏的工作能力與人品,認為他是紀檢系統(tǒng)不可多得的人才。
別說馮書記對他青睞有加,就是做為一把手的楊書記也對他亦有所好感。
這種跨越級別的肯定,讓王略夏在紀委系統(tǒng)內(nèi)的聲望日益高漲。
更是傳出了他即將升遷到市紀委核心崗位的消息。
一時之間,他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
然而,現(xiàn)在這一切都變得那么諷刺。
蘇靜珊的心中涌動著復雜的情感,不解、困惑、失望……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讓她幾乎無法呼吸。
她喃喃自語道:“王書記,可能嗎?……”
這句話里,既有對事實的質(zhì)疑,也有對自己對他之前印象的動搖。
這樣一位溫文爾雅、博學多才的人物,在家族中應是道德的燈塔和楷模,疾惡如仇。
王略夏如何會允許自己的親侄子王迪廷變得如此囂張跋扈,成為縣城一方之霸?
這反差之大,令人唏噓不已。
江翰寧的聲音透過電話線,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無奈與沉重。
他的話輕輕落在蘇靜珊的心頭:“靜珊,你或許只看到了人的一面,只是表象而已!這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p>
“沒有人撐王迪廷的腰,王迪廷是跳不起來的?!?/p>
“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難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