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題目他做過,他可以寫當日他所做的詩,顧知蘭的評價是對仗工整,但意境不足。
也可以寫吳雙卿的詩,畢竟那首詩讓顧知蘭都眼前一亮,贊不絕口。
寫吳雙卿的詩勝算更大。
因為經(jīng)義題大家可能拉不差距,若顧丕熙能在試帖詩上取勝,或許這次又能拔得頭籌。
若本次院試再得個案首,他顧丕熙就是小三元,必然會引起雍州府衙的重視,而到那時,他再想做什么事,會容易得多。
如果雙卿要和離,他也能幫得上。
顧丕熙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
可,寫吳雙卿的詩,算不算作弊呀。
不算吧,畢竟知道這首詩且參加本次院試的只有他和顧凡,顧凡肯定會自己寫詩,這小子寫詩比他有天分。
衙役敲響了鑼鼓,意味著時間不多了,還未謄抄在答題紙上的童鞋要盡快了。
周圍一片窸窸窣窣的聲音,有的忙于謄抄,有的忙于交卷。
一滴汗水自顧丕熙的額角滴落于桌案之上。
隨著一陣急促的鑼鼓聲響起,搖曳的紅燭燃盡,正場的院試結(jié)束了,大家紛紛走出了考場。
院試一般分為正場和復場,只有正場通過者才能進入復場,正場若未通過便打包回家去了。
第二日,正場發(fā)榜了,大家擠到榜單前查看,未考中的人唉聲嘆氣失魂落魄離開了,考中的人則歡欣鼓舞,短暫的放松之后,準備后面的復場。
顧丕熙通過了正場,但不是第一,而是屈居第二。
第一名的考生來自寧遠縣城,名叫原朝,和其他讀書人的斯文清瘦不同,他身材魁梧,乍一看倒像個練家子。
顧丕熙站在榜單前,如他所料,他的試帖詩沒有那么出彩。
他最終過不了心里那關(guān),不是他的就不是他的,他沒有用吳雙卿那首詩,而是寫了自己的詩。
他顧丕熙終究不是那種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之人。
原朝在大家的恭維聲中回過頭來看到顧丕熙,顧丕熙對上他的目光,回身微笑行禮。
原朝說道:“早就聽聞顧公子才名,縣試府試案首,果然是清雅俊逸之人?!?/p>
顧丕熙回禮:“原朝兄謙虛了,案首之名實至名歸,顧某自嘆不如?!?/p>
原朝爽朗一笑:“哈哈,這不過是正場考試,等到復場才是最終的名次,說不定到時候又是顧兄取勝呢?!?/p>
原朝看著顧丕熙,總覺得他的眉眼有幾分相熟,但一時又想不起來在哪里見過。
這邊兩人謙虛著恭維,那邊顧凡和曹文已經(jīng)打了起來,因為顧凡比曹文差了一個名次,被曹文一番羞辱,惱羞成怒。
顧丕熙搖著頭上前將弟弟拉開,小楊夫子也把曹文抱走,兩個人不甘心地掙扎著空蹬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