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zhèn)安侯,你是來笑話我的嗎?”多爾袞沉默了良久,最終問道。
“不,并沒有,我只是告訴你一個事實而已,另外這次俘虜了兩萬多的韃靼人,你放心,他們不會那么輕易的死去,他們還有價值?!?/p>
聽到這里的多爾袞并沒有多言,而是呆呆的看著地面,心里想著什么,顧臨淵也沒有深究。
至于為何不殺了多爾袞,顧臨淵心里有著一絲想法,這些要等到徹底占據(jù)大明的江山之后再說,現(xiàn)在先行囚禁。
而且這么囚禁多爾袞,也算是間接救了他一命,畢竟按照歷史的軌跡發(fā)展,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初九日,多爾袞在圍獵時墜馬身亡,年僅39歲。
看著沉默不言的多爾袞,顧臨淵沒有再理會,而是讓人看好,不用給什么特殊優(yōu)待。
之后走向了不遠處的吳三桂。
說起吳三桂,也是狠人,降清后,跟隨清軍入關,受封平西王,先幫清軍消滅了李自成的大順政權,殺南明永歷帝于昆明,被晉封為平西親王。
后來清朝要撤藩,吳三桂聞訊后叛清,自稱總統(tǒng)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吳三桂在湖南衡州稱帝,國號周,改元昭武。
可以說吳三桂當過漢奸,做過親王,稱過皇帝,最終病死,其在湖南建立的帝國也被剿滅。
如果沒有顧臨淵,歷史的軌跡會這么發(fā)展,但是現(xiàn)在的吳三桂僅僅只是一個階下囚。
對于吳三桂,顧臨淵并沒有什么太大的感覺,站在吳三桂的處境,顧臨淵沒有辦法去評判他的過往。
本身其就是一個爭議的人物,哪怕放在后世也是如此,身為明將,卻成為了鎮(zhèn)壓抗清勢力的“清朝鷹犬”。
降清后,吳三桂為鞏固自身地位,積極參與鎮(zhèn)壓漢族反清勢力。
吳三桂早年“引清入關”,晚年卻以“反清復明”為口號,此時的“復明”本質是為對抗清朝撤藩、維護自身權力,毫無“民族大義”可言,史稱“以漢叛漢,以明叛明”。
這不得不說真是極具諷刺。
顧臨淵僅僅是看了一眼吳三桂,便走出了牢房,吳三桂的作用沒有多爾滾大,所以顧臨淵并沒有吩咐他人重點照顧,等到后續(xù)顧臨淵會讓其送去挖礦。
出了看押的牢房后,一個警衛(wèi)員來報,說是有一個熟人想要見顧臨淵,顧臨淵有些好奇,這京師自己還有熟人?
于是讓警衛(wèi)員帶路,好看看京師的熟人到底是誰。
走到房間內,顧臨淵就看到了一個焦灼的身影在不停的走動,最終顧臨淵看清了,是郭行端,曾經(jīng)的海州縣令,因朝堂政治波動,被迫離開,也是當初顧臨淵和其瓜分海州勢力的縣令。
“郭大哥!”顧臨淵面帶笑意的對著人喊道。
“侯爺!”郭行端有些拘謹?shù)膶χ櫯R淵回道。
看著眼前的一幕,顧臨淵百感交集,曾經(jīng)的郭行端可以說是在海州都是智足多謀,想想當初和其爭斗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了九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