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看盧山訓練的效果,此時的盧山已然成了真正的軍事基地,成排的營房還有訓練有素的士兵,就是受山東大旱的影響,水源成了問題,至此在盧山腳下打了多口深井才勉強維持住飲水需求。
盧山現在已經步入正軌,顧臨淵隨后離開了盧山,回了安河村,這一次顧臨淵要嘗試做出酸,這是化工業(yè)的基礎,如果沒有酸,那么雷酸汞就沒法制作,硝化棉就更不用說了。
顧臨淵回到安河村后就把林子墨等八人叫到了一起,詢問他們知識掌握的如何,并開始研究如何制造酸。
好在有徐光啟《造強水法》,徐光啟的書本顧臨淵也是買通朝中之人,讓他們專門抄錄了徐光啟的書籍,《造強水法》就是其中之一。
顧臨淵和其他人一起閱讀,還有回憶前世刷過的短視頻。
按照徐光啟編寫的書籍開始準備實驗的材料,綠礬五斤,硝石五斤,蒸餾水,鐵鍋、陶瓷罐、竹管陶管還有密封用的鹽泥。
這些材料顧臨淵讓奚懷之去采購,綠礬在染坊或中藥鋪都可以買到,但是大量的話,又是需要用到齊家,現在的齊家可謂是有什么要求都會滿足,但是地位遠比不上王家,第一輪的押寶失敗,注定了齊家的上限。
好在顧臨淵也沒有過多苛責,而是正常采購。
經過加熱綠礬炒制脫水:加熱綠礬至質量減少約兩成,隨后將脫水綠礬與硝石共同研磨成細粉用于增大接觸面積,加速反應。
鐵鍋置于炭爐上,裝入混合粉末,鍋口連接陶管玻璃管,通入盛有蒸餾水的陶瓷壇,壇下放置水缸防破裂,接口用鹽泥密封。
先文火加熱四刻鐘,后轉武火共24刻鐘,開壇得硝酸溶液(濃度約30%),鐵鍋因腐蝕報廢(硝酸與鐵反應)。
顧臨淵看著手中的《造強水法》,真是感嘆古人的智慧,誰能想到,之前讓自己愁眉不展的酸,竟然在徐光啟的手跡中,要不是無意間想到徐光啟,然后找人抄錄一番,還真找不到這么快在明朝獲取強酸的方法。
剩下的就是提升純度的問題了,這個只需要脫水就好,帶著學生做了一遍實驗,并告訴他們這酸的特點還有危險,囑托他們一定要注意安全,實驗也是放在一個通風的場地,防止氣味中毒。
因為沒有防護鏡一說,只能用透亮的蠶絲作為防護面罩包裹全身,所以會有些臃腫,但是這也是最佳的辦法了。
現在制得了稀硝酸,之后就是濃度提高,再就是制備硫酸了,硫酸的制備方式略有區(qū)別于硝酸,但是都是需要綠礬作為基礎材料。
綠礬干餾,高溫加熱綠礬,分解產生的氣體,通入水得硫酸,另外一種就是硫磺燃燒法,硫磺焚燃生成氣體,導入硝酸溶液氧化為硫酸。
但是這第二種生產出的硫酸需要控溫,具體的溫度把控顧臨淵還真不知道,只能一步一步的摸索,一次次的實驗。
喜歡掘明請大家收藏:()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