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搗碎后與稀綠礬油混合,浸泡數(shù)日后過濾,加入硝石浸出液水浴加熱,即可在玻璃表面形成銀鏡。
最后刷上一層無色的保護液之后,簡化版的銀鏡就制作完成,這鏡子的制作可謂是代替了琉璃的利潤,給顧臨淵帶來了大量的銀兩。
用精美的木制邊框,加上效果遠勝于銅鏡的鏡面,一經(jīng)銷售,就得到了所有士紳貴族的喜愛,鏡子已經(jīng)逐漸替代琉璃成為了市場的主流,這也讓顧臨淵短短三個月時間得到了百萬兩的巨款。
這也是為何顧臨淵敢大規(guī)模接受流民的原因,五十萬兩采購糧食,哪怕現(xiàn)在糧價飆升,也足足采購了接近二十萬石糧食。
這些靠鏡子賺取的糧食足夠二十萬流民不做任何事情吃一個月,更何況顧臨淵也不會白白養(yǎng)著他們,修路,擴建城墻,這些都是需要人,還有規(guī)劃建設的水泥工坊。
而且顧臨淵不單單只有這一個產(chǎn)業(yè),可以說養(yǎng)這新增的流民也算是綽綽有余。
顧臨淵還在海州城內(nèi)收購了不少土地,他要在海州城建設一所醫(yī)院,之前傳聞的也都是真實的,醫(yī)院建設就要用到水泥,玻璃,鋼筋,這些恰好顧臨淵都有。
雖然說鋼筋與后世根本沒法比,但是在當前也是一種高性能的存在,建設低層房屋還是足夠支撐了,至于十幾層樓那種高度,顧臨淵現(xiàn)在根本沒想過。
土地收購的時候,顧臨淵并沒有強取豪奪,而是給出了足夠的價格,現(xiàn)在醫(yī)院建設的土地都已經(jīng)確定,占地約有三畝之地。
而且水泥工坊的建設距離安河村不遠,目的就是為了方便,水泥屬于高塵土,人員多的一座工坊,安河村外圍最合適,人多而且距離還可以。
就是水泥工坊需要軍隊隨時在那邊巡邏,畢竟也是一種快速建設的一種高級材料。
得益于人多力量大,最初的水泥工坊一個月內(nèi)建設完成,剩下的就是礦產(chǎn)運送,這方面有齊家在,顧臨淵倒是不缺礦石。
所有的工人,顧臨淵也讓他們做了保證不能泄密,并且招募的都是舉家逃難的人,這時候還能帶著家人一起到達海州城的,說明對家人十分重視。
不能怪顧臨淵以家人作為威脅,而是水泥在這個時代算是一種戰(zhàn)略資源,可以快速的建設城墻,加固城防,所以必須保密。
水泥工坊開工的時候,顧臨淵專門交代了他們要做好防護措施,如果是韃靼,顧臨淵只會讓他們往死里干,但是普通百姓,顧臨淵不會如此。
想到韃靼,顧臨淵突然怔住了,對啊,可以抓俘虜或者倭寇,現(xiàn)在沿海倭寇猖獗,這種灰塵漫天的活計交給倭寇還有韃靼人來做才是最好,活著挖礦,制作水泥,死了還可以當作醫(yī)學生的標本和解剖實驗對象。
這一舉三得的事情,如何不令顧臨淵懊悔,當時應該抓一些韃靼的俘虜,現(xiàn)在的顧臨淵感覺虧大發(fā)了。
喜歡掘明請大家收藏:()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