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毒影初現:飲水機中的死亡陷阱
2013年3月31日下午,復旦大學楓林校區(qū)西區(qū)20號樓421室的氣氛異常安靜。林森浩坐在自己的書桌前,目光緊緊盯著桌上那個黃色的醫(yī)療廢棄物袋。袋中裝著一個試劑瓶和一支注射器,里面盛著一種黃色油狀液體——N-二甲基亞硝胺,一種他再熟悉不過的劇毒化學物質。
這已經不是林森浩第一次接觸這種物質了。過去三年里,他曾用這種試劑在數百只大鼠身上做實驗,制造肝臟纖維化的樣本。他知道這種物質的毒性有多強,只需極小劑量就能對肝臟造成嚴重損傷。然而,此刻他心中卻沒有絲毫猶豫。
"明天就是愚人節(jié)了,"林森浩暗自思忖,"黃洋不是總愛開玩笑嗎?這次我要先整整他。"他想起前一天晚上,黃洋在寢室里興奮地描述著他的"整人計劃"——趁人熟睡時將其手放入熱水中,據說這樣會讓人尿床。當時大家都一笑了之,但林森浩卻覺得這個被整的人很可能就是自己。
林森浩站起身,走到寢室的飲水機旁。他小心翼翼地打開飲水機的水槽,將試劑瓶中的液體全部倒入,隨后又將注射器內剩余的兩毫升也一并注入。做完這一切,他迅速將空瓶和注射器裝入黃色袋子,走出寢室,將它們分別丟棄在樓下的垃圾桶和四樓的樓梯口。
回到寢室,林森浩的心跳得厲害。為了平復情緒,他打開電腦,開始搜索N-二甲基亞硝胺的相關信息。屏幕上滿是"劇毒"、"肝損傷"、"致死"等字眼,但他刻意忽略這些警示,只關注那些對自己有利的信息。
第二天早上8點多,黃洋像往常一樣起床,拿起馬克杯從飲水機接水喝。剛喝一口,他就被嗆得噴了出來,劇烈咳嗽。"這水怎么味道這么怪?"他嘟囔著,將水桶拿到水房清洗。
林森浩躺在床上,假裝還在睡覺,心里卻緊張得要命。趁黃洋去清洗水桶的間隙,他抓起手機匆匆離開了寢室。
黃洋清洗完水桶,將它重新裝回飲水機,然后前往圖書館上自習。然而,不到一個小時,他就開始感到不適:惡心、嘔吐、高燒接近40度。他以為自己只是喝了變質的水,得了急性胃腸炎,于是去醫(yī)院掛了急診。醫(yī)生也做出了相同的診斷,給他輸了些液就讓他回學校了。
當天下午,黃洋回到學校,在校園里遇到了林森浩。林森浩看到黃洋憔悴的樣子,心中閃過一絲不安,但很快又說服自己這只是個玩笑,過幾天黃洋就會沒事了。
然而,事情并沒有像林森浩想象的那樣發(fā)展。第二天,黃洋的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嚴重了:面部開始浮腫,連去廁所都需要人攙扶。他不得不再次前往醫(yī)院,這次醫(yī)生發(fā)現他的血小板急劇下降,肝功能嚴重受損,立即安排他住院治療。
4月3日,黃洋的病情進一步惡化,被轉入外科重癥監(jiān)護室(IcU)。他的谷丙轉氨酶指數高達1000以上(正常指標應小于75),肝功能全線異常。
林森浩開始頻繁上網查詢N-二甲基亞硝胺的毒性信息,這種查詢在接下來的幾天里高達6次。他試圖說服自己,黃洋會像他實驗中58只康復的小白鼠一樣,一個月后就能恢復健康。
然而,現實遠比他想象的要殘酷。4月6日,黃洋開始鼻腔出血,意識模糊,全身浮腫。醫(yī)護人員不得不用束縛帶將他的四肢固定在床上,因為他因疼痛而拼命掙扎,三個護士都按不住他。
在黃洋住院的這段時間里,林森浩曾三次去醫(yī)院探望,但每次都選擇了沉默。當黃洋的父親黃國強詢問他和黃洋的關系時,他甚至回答"我們的關系很好"。
4月8日晚上,黃洋的室友葛俊琦突然想起林森浩曾做過關于肝損傷的實驗,并且發(fā)表過相關論文。他立即登錄萬方數據庫查詢,果然找到了林森浩的論文,其中詳細描述了N-二甲基亞硝胺對肝臟的影響。
葛俊琦迅速將這一線索告知了黃洋的師兄們。很快,在黃洋的水杯、體液以及之前喝過的水中,都檢測出了大量的N-二甲基亞硝胺。
4月11日,警方介入調查,將林森浩作為重大嫌疑人進行詢問。起初,林森浩仍試圖隱瞞,但在4月12日被刑事拘留后,他終于承認了投毒事實。
然而,一切都太晚了。4月16日15時23分,醫(yī)院宣布,黃洋因搶救無效死亡。這位復旦大學醫(yī)學院2010級在讀研究生,原本有著光明的前途,卻在愚人節(jié)的這場"玩笑"中失去了生命。
二、學霸的雙面人生:林森浩的成長軌跡
要理解林森浩為何會做出如此極端的行為,我們需要回溯他的成長歷程,探尋這個"學霸"內心深處的秘密。
1986年,林森浩出生在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qū)和平鎮(zhèn)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農民,后來在一家服裝廠打工;母親則常年拉著一輛木板車,在鎮(zhèn)上的工廠里收購廢品為生。這是一個并不富裕的家庭,一家七口人的生活過得非常拮據。
少年時期的林森浩就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學習天賦。在教育資源并不豐富的和平鎮(zhèn),他始終是學校里"最優(yōu)秀的那幾個孩子"之一。他的高中老師回憶道:"林森浩沉默、害羞,但學習非??炭啵蠋熁旧喜挥霉芩?。"
然而,在學習上的成功并沒能掩蓋林森浩內心的自卑。他在qq日記中寫道:"我在本科以前一直也有這么一種自卑的身份心理,每次聽說誰誰誰的父母是什么醫(yī)生、大官的,我就會內心小羨慕一番。"
林森浩的自卑在與異性交往方面表現得尤為明顯。據同學回憶,他從不拒絕幫助女生解答問題,但如果對方多問幾句,他就會不敢直視對方的眼睛。這種社交障礙在他后來的大學生活中變得更加明顯。
2005年,林森浩以780多分的高分考入中山大學醫(yī)學院。這是他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是他第一次離開家鄉(xiāng),來到大城市生活。然而,大城市的繁華和同學們的優(yōu)越條件,反而加劇了他的自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