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現(xiàn)場勘查情況,民警判斷這里僅僅是埋尸地點,而不是案發(fā)第一現(xiàn)場,真正的犯罪現(xiàn)場另在他處。專案組對案情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幾個亟待解決的疑點:
1。關于埋尸地點。埋尸的坑很深,足足有2米多,即便有工具在手,挖掘這樣一個深坑,對絕大多數(shù)人而言也是一件極其耗費體力的事,而且挖得越深,土也就越難向外拋出,除非有工具或他人幫助,否則兇手一個人很難完成這個任務。另外,挖這么深一個坑需要很長時間,此地雖然偏僻,兇手也不敢大白天動手,很可能是在晚上挖坑。如果是這樣,兇手為什么費這么大力氣,挖這么深的坑?他是如何完成的?
2。關于案發(fā)現(xiàn)場。前文講過"遠拋近埋"的規(guī)律,兇手挖了2米多深的坑埋下張永成的尸體,從規(guī)律推斷,案發(fā)第一現(xiàn)場應該距離埋尸地點不會太遠,只是現(xiàn)在還不知道確切位置。當然,這個"不會太遠"到底有多遠,因案而異,幾百米,一千米,幾公里,甚至十幾公里,都有可能。
3。關于交通方式。張永成身高1米83,體重100公斤,又長期從事體力勞動,體格十分健壯。如果他在其他地方被殺,兇手將尸體運過來埋尸,那么他是如何把尸體帶過來的?民警推斷,兇手很可能是借助交通工具,把張永成的尸體運送至此的。
4。關于現(xiàn)場痕跡。根據(jù)前面的分析,兇手在此有大量活動,而且很有可能使用了交通工具,那必然會在現(xiàn)場留下大量痕跡,但埋尸地點周圍卻沒有任何腳印或車輪的痕跡,干凈地出奇,而在沒有大雨沖刷的情況下,沙地上的痕跡至少能保留十天半個月還很清晰。張永成失蹤不過8天,現(xiàn)場的痕跡是自己消失的,這說明兇手一定專門清理過現(xiàn)場。
綜合上述分析,警方對案件有了一個初步的總體判斷:張永成是他人故意殺害,兇手的犯罪動機是仇殺,案發(fā)第一現(xiàn)場距離埋尸地點可能不會太遠,兇手的形象刻畫大致是:年輕男性,比較健壯,心思縝密,可能有前科劣跡。
接下來的偵查方向很明晰了:排查張永成的仇家。張永成不是本地人,在長白山市活動范圍有限,大多時間就在劉曉林的村里,如果有什么仇家,很可能就在這個村子里。
誰都想不到,第一個被懷疑的人,居然是張永成的姐姐張燕。張燕以前從未來過長白山市,怎么會如此清楚弟弟張永成埋尸的地方?甚至連前往埋尸地的路線都如此清晰?警方當然不會輕信張燕的"托夢"之說,因此張燕不可避免地成為警方第一個重點懷疑對象。
張燕親自動手殺害弟弟并進行了埋尸?這一點不太可能。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一個女人是不可能完成殺人并埋尸的。有兩種可能:一是張燕和兇手共同犯罪,參與了犯罪過程,為了掩飾犯罪行為,假裝"托夢"指引警方發(fā)現(xiàn)埋尸地,從而轉移警方視線,讓警方打消對自己的懷疑;二是兇手殺害了張永成并將埋尸地點告訴了張燕,而張燕因為某種原因,選擇了袒護兇手,后來因為良心不安,不敢直接檢舉揭發(fā)兇手,便假裝"托夢"來向警方提供破案線索。
基于以上合理懷疑,民警對張燕的行蹤進行了調查。查了一圈,警方發(fā)現(xiàn)張燕在案發(fā)前后一直在遼寧老家呆著,從來沒有出門,而且姐弟倆感情一直不錯,沒聽說什么矛盾糾紛,張燕沒有犯罪動機,而且張永成所在村子也沒人和張燕認識,警方初步排除了張燕的嫌疑。
就在警方摸排張永成的社會關系時,一條重要的線索出現(xiàn)了。村里很多人傳言,張永成與自己的山貨合伙人劉曉林關系十分曖昧。劉曉林是有夫之婦,丈夫顧大海是鐵道維護工,因為工作需要,常年不在家,張永成和劉曉林既是合作伙伴,又是鄰居,一來二去,兩人就勾搭上了,在村里傳得沸沸揚揚,甚至成了公開的秘密。
民警很振奮,劉曉林和張永成有私情,兩人奸情幾乎人盡皆知,張永成的血衣出現(xiàn)在劉曉林家的柴垛下面,劉曉林家不遠處的沙堆發(fā)現(xiàn)大量張永成的血跡……種種跡象都將矛頭指向了劉曉林的丈夫顧大海,他有足夠的殺人動機。
更令人生疑的是,顧大海是鐵道維護工,而張永成的埋尸地點就在距離一段鐵道不遠處,這是有必然的聯(lián)系,還只是純粹的巧合?這個疑問一下子讓所有人把懷疑的目光鎖定在了顧大海身上,而劉曉林很可能是幫兇——至少也是知情者。
經過深入調查,劉曉林在張永成被害當晚沒有作案時間,但顧大海卻不在家,他說自己在單位值班,警方確實找到了顧大海當晚的值班記錄,但當晚只有顧大海一個人值班,沒有任何人佐證,他完全可以離開單位行兇,再返回繼續(xù)上班。
難道真的是顧大海發(fā)現(xiàn)了妻子和張永成的奸情,一怒之下殺了張永成并埋尸嗎?目前警方沒有充分確鑿的證據(jù),但也排除不了顧大海的嫌疑,案件一時陷入僵局。
就在案件陷入停滯的時候,民警又有了一個新的發(fā)現(xiàn)。原來,劉曉林生性比較風流,張永成不是她唯一的情人,在張永成之前,劉曉林還有一個搞山貨的合伙人,名叫韓志剛,他也曾和劉曉林之間傳過緋聞。
警方對劉曉林進行了詢問,劉曉林承認了自己和韓志剛、張永成的情人關系,她告訴警方,韓志剛這個人占有欲極強,劉曉林和他好了以后,韓志剛便表現(xiàn)出自己霸道的一面——"你跟了我好了,就不許跟別人",甚至唆使劉曉林和丈夫顧大海離婚。
劉曉林不想和顧大海離婚,但韓志剛沒有善罷甘休,只要顧大海不在家,他就跑去找劉曉林,催逼劉曉林和顧大海離婚,時間一長,劉曉林感到煩不勝煩,就和韓志剛鬧掰了,連生意也不合伙做了,后來才和張永成合伙。
韓志剛得知劉曉林找了新的合伙人,很不滿意,還專門警告過劉曉林。這樣一來,韓志剛的犯罪嫌疑也上升了。警方對韓志剛在案發(fā)前后的行蹤進行了摸排,發(fā)現(xiàn)6月11日張永成失蹤當晚,韓志剛還在家,他的弟弟在晚上10點多還見過韓志剛,后面連續(xù)幾天也沒出門,但就在張永成尸體被警察發(fā)現(xiàn)的第二天,韓志剛就對家人說要去山東看望讀大學的女兒,一人離開了家。
韓志剛走后沒多久,家人給他打電話,結果手機關機,怎么也聯(lián)系不上,一直到警察找上家門,家人都不知道韓志剛的下落,也沒有過任何聯(lián)系。警方一聽,立即察覺出異常,當時正值6月中旬,大學馬上就要放暑假了,這個時候大老遠跑去山東看女兒,完全不合常理,而手機關機的現(xiàn)象更加重了警方的懷疑。
綜上,兩個重點嫌疑人已經浮出水面:劉曉林的丈夫顧大海、前合伙人兼情人韓志剛。兩人都具有作案嫌疑,但顧大海并未離家出走,而韓志剛則是一直外出未歸,并且理由極不合理,舉動十分可疑,顯然韓志剛的嫌疑更大。
另外,劉曉林也有可能是幫兇。劉曉林,顧大海,韓志剛,張永成,這三男一女之間到底有什么糾葛?這樁案件到底是情殺,還是仇殺?究竟誰才是殺死張永成的兇手?
四、關鍵證據(jù):真相浮出水面
這四人之間,劉曉林無疑是中心人物,而在前期調查過程中,劉曉林對某些事實似乎有所隱瞞,民警意識到她可能是最薄弱的那一環(huán),也是整個案件的突破口。
民警加大力度,對劉曉林進行了多輪心理戰(zhàn),終于打開了劉曉林的口,她告訴警方張永成的血衣被發(fā)現(xiàn)后,她就意識到張永成可能被害了,還發(fā)現(xiàn)他們家的菜刀有兩把不見了。劉曉林心里既害怕又緊張,她覺得丈夫顧大海是真兇,出于袒護丈夫的心理,她沒有把家里兩把菜刀不見的事情告訴警方。
這時,顧大海的弟弟也提供了一條線索,他說自己的哥哥曾把兩把刀交到他的手上,并且神神秘秘地告訴他讓他保密,不要跟別人說,說完把兩把刀交給警方。然而,經過比對,發(fā)現(xiàn)這兩把刀的刀刃跟死者的傷口并不吻合,不是作案工具。
警方詢問了顧大海,顧大海表示他沒有殺害張永成,他在得知張永成的血衣和血跡在自己家中被發(fā)現(xiàn)后,擔心別人說閑話,警方懷疑他是兇手,才把刀藏了起來。警方分析認為,顧大海應該沒有說謊,否則的話他一個人把刀處理掉便是,沒有必要交給自己的弟弟保管,多一個人知道或懷疑,就多一份危險。
顧大海的嫌疑被初步排除,韓志剛成了最大的嫌疑人,只有抓住他才有可能確定誰是真兇,而他又潛逃在外,不知所蹤,案件再度陷入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