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17日凌晨1點14分,香港廣州道地下隧道內的聲控燈隨著空氣流動忽明忽暗。巡警曾國恒剛剛用鋼筆在簽到簿上畫下自己的名字,突然聽到背后傳來金屬撞擊聲。他渾身的血液瞬間凝固——那是槍栓拉動的聲音。
當他回頭時,一顆9毫米子彈已經從他的左耳前方穿過,下顎骨被高速沖壓震動,震碎了頸靜脈。頸靜脈如同破裂的消防水管,鮮血噴濺而出,瞬間染紅了整面墻壁。
在他身邊,另一名警員冼家強遭遇了更為殘酷的襲擊。當他向前移動時,槍口正對著他的鼻孔,子彈從他的鼻孔射入,后腦勺被擊穿,腦漿和鮮血噴濺在他的防彈背心上。
然而,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現場還有第三個傷者——休班警員徐步高。他戴著假發(fā)和墨鏡,躺在血泊中,身中五槍,左手緊握著一把生銹的左輪手槍。彈道測試結果讓所有人頭皮發(fā)麻:這把槍正是2001年警員梁成恩遇害時丟失的配槍,也是恒生銀行大劫案的兇器。
三具尸體呈三角狀躺在血泊中,冼家強在意識模糊的狀態(tài)下吐出了震撼整個香港警界的話:"開槍的是警員徐步高。"
這起案件不僅震驚了香港,也成為了香港警隊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從2001年到2006年,徐步高以警察的身份,策劃并實施了一系列令人發(fā)指的罪行,包括殺害同僚、搶劫銀行,最終在一場激烈的槍戰(zhàn)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一、血色起點:石圍角邨槍擊案
1。1虛假報警:死亡陷阱的開端
2001年3月13日中午12時,香港梨木樹警署接到一個電話。一名自稱姓陳的男子投訴梨木樹邨松樹樓15樓一單位有噪音擾民,并留下了手機號碼。很快,巡警趕到現場,但并未發(fā)現噪音問題。巡警按照投訴人留下的手機號碼打了過去,卻無人應答,于是自行離開。
第二天,也就是2001年3月14日中午12時,荃灣警署報案室一個供內部使用、沒有錄音裝置的電話,接到一名自稱姓曾的男子投訴石圍角邨的音響噪音。五分鐘后12時05分,梨木樹警署又接獲一名曾姓男子的電話,投訴石圍角邨"石桃樓A座552室"有音響噪音。
警署于是派了警員梁成恩前往處理。梁成恩是一名年輕有為的警員,年僅23歲,即將步入婚姻殿堂,他的未婚妻已有身孕。誰也沒想到,這次看似平常的噪音投訴,竟成了他生命的終點。
1。2致命邂逅:樓梯間的伏擊
梁成恩到達石桃樓A座552室后,發(fā)現并沒有所說的噪音。12時24分左右,他通過電臺報告"沒有聽到噪音",隨后還與同事在電話中商量相約打壁球,但電話突然中斷。
僅僅六分鐘后,也就是12時30分,警方接到居民報案稱在石桃樓b座見到警員倒在血泊中,隨后又有居民報警稱聽到槍響。警方火速派人趕到現場,發(fā)現梁成恩躺在五樓552室旁梯間的防煙門前,身中五槍,送醫(yī)院搶救時已經回天乏術。
梁成恩的配槍(內有六發(fā)子彈)和快速上彈器(內有六發(fā)子彈)不翼而飛,現場只留下了一個帶血的口罩。
法醫(yī)驗尸發(fā)現,梁成恩左肩、后頸左方、左胸腔下方、左眉骨及頭蓋骨中央各中一槍,頸部還有刀傷。彈道分析和血液噴濺的形態(tài)表明,梁成恩身中的三槍都屬于近距離射擊,現場的子彈屬于。38口徑警用子彈。
特別令人震驚的是,其中一槍是緊貼頭頂射擊,與三合會組織慣用的懲罰手段"雷劈"十分相似。這種處決式的槍擊方式,顯示出兇手的殘忍和冷酷。
1。3精心策劃:完美犯罪的蛛絲馬跡
警方調查發(fā)現,被投訴的552室實際上是空置的,投訴電話是使用未實名登記的太空卡撥打的。這表明兇手是故意報假案,引誘警員前往。
更令人不安的是,警方在現場發(fā)現了被遺棄的口罩,從口罩上提取到了dNA,但無法確定兇手身份。
現場勘查顯示,兇手很可能埋伏在樓梯間,趁梁成恩打電話時進行襲擊。警方認為,此次行兇顯然經過精心設計,并且兇手足夠了解警方辦案程序,能在短時間內從警員身上搶走槍,說明兇手非常熟悉警方。
最關鍵的是,警員槍袋有特別的防搶裝置,一般人不得其法,很難搶走。這一細節(jié)讓警方懷疑兇手可能是警隊內部人員。
二、血債累累:恒生銀行劫殺案
2。1紅色魅影:銀行劫案的上演
在石圍角邨槍擊案發(fā)生九個月后的2001年12月5日中午12時10分31秒,荃灣麗城廣場的恒生銀行遭遇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搶劫。
監(jiān)控錄像顯示,一名身穿鮮紅色長袖上衣、黑色便服長褲、戴白色手套及墨綠色飛虎隊頭套、左手持槍的劫匪闖入銀行。他身高約1米8,體型偏瘦,動作敏捷。
銀行的巴基斯坦籍護衛(wèi)KhanZafarIqbal立刻舉槍與匪徒對峙,并以廣東話喝止:"做咩事?唔好亂黎!"(干什么?不要亂來!)
匪徒步步逼近,向護衛(wèi)大喝:"放低槍!"(把槍放下!)護衛(wèi)沒有聽從,劫匪于是朝他開了兩槍。護衛(wèi)雖然中槍,但仍試圖舉槍還擊,劫匪迅速繞到他身后,將其按在地上,對著后頸近距離再開一槍,護衛(wèi)當場死亡。
整個搶劫過程僅耗時1分18秒,劫匪搶走了49萬2880港元及1091美元,隨后逃離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