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管理日益增多的客戶,羅金成創(chuàng)建了多個qq群,但每個群的人數都控制在十人以內。每當完成一筆交易,他就會把客戶移出群聊,然后解散該群,再新建一個群接納新客戶。這種"流水式"的管理模式,讓警方很難追蹤他的交易記錄。
羅金成甚至研究起了刑法條文,專門找出其中的"漏洞"。他發(fā)現法律對"多次詐騙"的定義并不明確,于是就鉆了這個空子。從2015年4月到6月短短兩個月時間里,他先后向七名不同的買家出售假毒品,累計獲利七千一百五十元。
隨著"生意"越來越好,羅金成的生活也發(fā)生了明顯變化。他不再住廢品站的小閣樓,在鎮(zhèn)上租了套不錯的房子;身上的衣服也換成了名牌,還買了輛嶄新的摩托車代步。鄰居們都以為他"發(fā)財"了,卻沒人知道這背后隱藏著如此荒唐的秘密。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羅金成還制定了"售后服務政策"。如果客戶收到貨后不滿意,他可以"退款"。有一次,山東的一個買家發(fā)現被騙后威脅要報警,羅金成立刻退還了一千元錢。"我這是為了息事寧人,免得麻煩。"他后來解釋道。
然而,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羅金成自以為天衣無縫的計劃,早已引起了警方的注意。他頻繁寄送的包裹、突然改善的生活、以及網絡上異常活躍的賬號,都像一個個信號,指引著警方一步步接近真相。
四、警方偵查:迷霧中的追蹤
2015年4月,四川省大邑縣公安局接到了來自公安部的通報:有一個異?;钴S的網絡販毒賬號,Ip地址疑似位于大邑縣轄區(qū)內。這個消息讓縣公安局高度重視,立即成立了專案組,由經驗豐富的老刑警李軍(化名)帶隊偵查。
專案組首先從那個神秘的qq賬號"豬肉植物肉批發(fā)貨到付"入手。偵查員發(fā)現,這個賬號在多個涉嫌毒品交易的群組里異常活躍,經常發(fā)布一些語焉不詳卻指向明確的信息。但對方警惕性極高,不僅設置了復雜的驗證問題,還要求必須發(fā)送吸毒視頻才能通過好友申請。
"這是我們遇到的最狡猾的對手之一。"參與偵查的民警回憶道。為了獲取信任,專案組嘗試了多種方法,甚至考慮過用合成視頻蒙混過關,但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我們不能知法犯法,必須在法律框架內開展工作。"李軍說。
就在偵查陷入僵局時,專案組改變了策略,決定從快遞渠道入手。他們聯(lián)系了大邑縣幾家主要的快遞公司,請求協(xié)助排查可疑包裹。很快,順豐快遞提供了一條重要線索:有一個姓羅的男子近兩個月頻繁寄送包裹,目的地遍布全國多個省份,且收件人信息都很模糊,大多只寫"某先生"。
更可疑的是,這些包裹的重量都在幾百克左右,運費不菲,但寄件人卻毫不在意。通過調取快遞單信息,偵查員發(fā)現這些包裹的寄件地址大多集中在大邑縣王泗鎮(zhèn)一帶,但具體地址始終不明確。
為了找到突破口,專案組決定對這些包裹的收件人進行秘密調查。他們首先鎖定了一個來自山東青島的收件人。在當地警方的配合下,偵查員成功找到了這名收件人,并在其家中查獲了剛收到的包裹。令人意外的是,包裹里只有一包茶葉和一些白色晶體——經化驗,這些晶體竟然是冰糖和明礬的混合物。
通過對這名買家的詢問,偵查員終于獲得了關鍵信息:賣家是四川大邑縣人,姓羅,大約四十多歲,曾在網上透露自己住在王泗鎮(zhèn)。結合之前掌握的線索,專案組將目標范圍大大縮小。
在王泗鎮(zhèn)派出所的協(xié)助下,偵查員排查了全鎮(zhèn)所有姓羅且有前科的人員,最終將目光鎖定在羅金成身上。資料顯示,這個人有吸毒和非法持槍前科,且近期無業(yè)在家,卻突然購買了新車,生活明顯改善,種種跡象都與警方掌握的情況高度吻合。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專案組對羅金成進行了為期一周的秘密監(jiān)控。他們發(fā)現羅金成幾乎每天都要上網幾個小時,且經常在固定時間聯(lián)系快遞員上門取件。2015年6月10日,偵查員截獲了羅金成的一個新訂單,目的地是云南昆明。根據以往的規(guī)律,他很可能會在第二天發(fā)貨。
專案組當即決定:11日實施抓捕行動。他們在羅金成住所附近布下了天羅地網,只等他再次寄送包裹時將其一舉抓獲。
五、戲劇性抓捕:"毒梟"竟是"糖販"
2015年6月11日上午九點半,當羅金成提著包裹走出單元門時,早已等候多時的偵查員迅速上前將其控制。面對突如其來的抓捕,羅金成顯得有些慌亂,但很快就鎮(zhèn)定下來,嘴里不停地念叨著:"你們抓錯人了,我是良民。"
在羅金成的帶領下,偵查員進入了他的住所。這是一間約60平方米的兩居室,客廳里堆滿了各種包裝好的茶葉和紙箱。臥室的角落里,一個不起眼的蛇皮袋引起了偵查員的注意。打開一看,所有人都驚呆了——里面裝滿了用透明塑料袋分裝的白色晶體,足足有四十公斤!
"這下人贓俱獲,看你還怎么狡辯!"一位年輕民警忍不住說道。按照當時的法律規(guī)定,販賣50克以上冰毒就可能被判處死刑,而眼前的數量足以讓羅金成"槍斃"八百次。大家都以為這是一起特大販毒案,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了興奮的表情。
然而,面對這些"鐵證",羅金成卻異常平靜:"警官,這些真不是毒品,就是冰糖和明礬,不信你們可以拿去化驗。"他的淡定讓在場的民警感到疑惑,甚至有些生氣,認為他是在故意狡辯。
"少廢話!是不是毒品,我們化驗了就知道!"李軍嚴肅地說。隨后,偵查員對現場進行了仔細搜查,查獲了大量疑似毒品的白色晶體、紅色藥片,以及多臺用于聯(lián)系客戶的電腦和手機。在電腦里,他們發(fā)現了多個qq群的聊天記錄,里面充斥著各種毒品交易的黑話。
讓偵查員感到奇怪的是,在搜查過程中,羅金成不僅沒有絲毫畏懼,反而顯得有些得意。他主動向民警介紹這些"產品"的"制作過程",還"好心"提醒說:"那些紅色的藥片是多酶片,助消化的,你們可以拿去化驗。"
帶著滿車的"贓物"和嫌疑人羅金成,偵查員返回了公安局。技術部門立即對查獲的白色晶體和紅色藥片進行化驗。結果出來后,所有人都目瞪口呆——那些看似冰毒的白色晶體,其實是冰糖和明礬的混合物;紅色藥片則是普通的多酶片;整個四十公斤的"毒品"中,只有0。4克是真正的冰毒,還是羅金成自己吸食的。
這個結果讓專案組哭笑不得。忙活了半天,以為抓到了個"大毒梟",沒想到竟是個賣假毒品的騙子。李軍后來回憶說:"從事刑偵工作幾十年,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當時的心情,真是難以形容。"
面對化驗結果,羅金成更加理直氣壯了:"我早就說過我賣的是冰糖和明礬,是他們自己要當毒品買的。我這不算販毒吧?"他甚至還向民警"邀功":"我這其實是在幫你們的忙,讓那些想買毒品的人買到假貨,時間長了他們就不會再買了。"
雖然羅金成沒有真正販賣毒品,但他的行為顯然已經構成了詐騙。專案組立即調整偵查方向,開始收集羅金成實施詐騙的證據。通過對其電腦記錄和快遞信息的梳理,偵查員找到了七名受害者,并逐一進行了調查取證。
讓民警感到無奈的是,當聯(lián)系這些受害者時,大多數人都不愿意配合調查,有的甚至直接否認購買過毒品。"他們本身就是吸毒人員,怕惹禍上身,所以寧愿吃啞巴虧。"李軍解釋道。經過耐心勸說,最終有四名受害者愿意作證,為案件的順利起訴提供了關鍵證據。
六、法庭審判:法律的公正裁決
2015年6月12日,羅金成因涉嫌詐騙罪被四川省大邑縣公安局刑事拘留。6月26日,經大邑縣人民檢察院批準,被執(zhí)行逮捕。在看守所里,羅金成依然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構成犯罪,他堅信自己只是"賣冰糖",最多算是商業(yè)欺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