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認為,在高齡化社會中,中老年人孤立化可能導致身體健康被忽視,更容易產生精神層面的孤寂與無助,甚至走向極端情緒。這起案件提醒社會,需要加強對獨居老人的關懷和保護,建立更加完善的社會安全網。
其次是對臺灣司法系統(tǒng)的質疑。張介宗曾因性侵等重罪被判無期徒刑,但在服刑10年后就獲得了假釋。這引發(fā)了公眾對假釋制度的質疑,認為現(xiàn)行的假釋標準可能過于寬松,未能充分考慮到社會安全。
此外,這起案件也再次引發(fā)了對死刑存廢的討論。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表示,許多民眾認為這起連續(xù)殺人案必須判處死刑,才能讓兇手伏法,還家屬公道。然而,臺灣近年來有廢除死刑的趨勢,這引發(fā)了公眾的不滿。
張介宗本人似乎也對死刑的可能性不屑一顧。當警察局長林炎田親自訊問他"信不信把你槍斃!"時,他竟回"槍斃??!"。這種囂張的態(tài)度進一步激怒了公眾,他們要求對這種泯滅人性的兇手施以最嚴厲的懲罰。
第三是對媒體報道的爭議。案件曝光后,媒體對細節(jié)的報道引發(fā)了一些爭議。有媒體報道稱警方在張介宗家中發(fā)現(xiàn)了一本"死亡筆記",上面記錄了五個人的名字,其中三個是已遇害的老婦人,第四個是一名女性,第五個則是張介宗自己。然而,警方隨后辟謠了這一說法,稱所謂的"死亡筆記"只是普通筆記本,上面的名字是張介宗的朋友,警方已經與這些人取得了聯(lián)系。
八、犯罪心理:惡魔的內心世界
張介宗的犯罪行為極其殘忍,他的內心世界到底是怎樣的?這是許多人都想知道的問題。犯罪心理學專家對此進行了深入分析,試圖揭示這個73歲老人為何會成為連環(huán)殺人分尸案的兇手。
首先,張介宗可能具有反社會人格障礙。這種人格障礙的主要特征是缺乏同理心、無視他人權利、行為沖動且不負責任。從張介宗的行為來看,他似乎完全無視受害者的生命和感受,殘忍地將她們殺害并分尸,卻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悔意。
其次,張介宗可能患有病態(tài)人格。據了解,張介宗沒有明顯的精神疾病跡象,但可能具有病態(tài)人格。這種人格特質使他能夠在犯下殘忍罪行時保持冷靜和理智,甚至能夠精心策劃犯罪過程和掩蓋罪行的方法。例如,他在殺害大嫂后,故意報警并帶鎖匠開門,試圖制造自己無辜的假象。
第三,張介宗可能有嚴重的賭博成癮問題,這導致了他的經濟和心理問題。賭博成癮是一種行為成癮,會導致個體逐漸失去對自己行為的控制,為了獲取賭資不擇手段。張介宗將自己的退休金和中獎所得都揮霍在賭博上,這可能使他陷入經濟困境,進而產生犯罪動機。
第四,張介宗可能對社會懷有強烈的不滿和報復心理。他曾因犯罪入獄多年,出獄后可能感到自己被社會排斥和歧視。這種心理狀態(tài)可能導致他對社會,特別是對那些他認為傷害過他的人產生強烈的報復欲望。
最令人不安的是,張介宗似乎將殺人分尸視為一種"游戲"。有犯罪心理專家分析,張介宗可能將這起命案設計成了數(shù)獨游戲,交給警方來破解。這種扭曲的心理狀態(tài)表明,他可能從犯罪中獲得了某種滿足感和成就感。
值得注意的是,張介宗的犯罪手法顯示出他具有較高的智商和計劃能力。他能夠精心策劃犯罪過程,選擇合適的目標,處理尸體,并試圖掩蓋自己的罪行。這種高智商犯罪給警方的調查工作帶來了很大挑戰(zhàn)。
九、未解之謎:案件背后的重重疑云
盡管警方已經掌握了大量證據,但這起連環(huán)殺人分尸案仍有許多未解之謎,這些謎團讓案件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首先是黃姓大嫂的下落之謎。雖然警方在張介宗的住所內發(fā)現(xiàn)了黃姓大嫂的血跡,但她的尸體至今仍未找到。這引發(fā)了人們的猜測:張介宗究竟將她的尸體藏在了哪里?為什么其他兩名受害者的部分殘骸已經找到,而黃姓大嫂的生物跡證卻依然下落不明?
其次是張介宗的弟弟張文宗的下落之謎。案件曝光后,媒體發(fā)現(xiàn)張介宗有一個弟弟張文宗已經失蹤快兩年了。這引發(fā)了人們的懷疑,擔心張文宗可能也遭遇了不測。然而,警方隨后澄清,張文宗因販毒被通緝,已于2017年潛逃,并非遇害。更令人意外的是,張文宗被捕時住的地方距離張介宗作案的房子不到七百米。這引發(fā)了公眾對警方辦案能力的質疑:為什么張文宗潛逃兩年都沒被抓到,而案件曝光后短短幾天就落網了?
第三是張介宗的真實動機之謎。雖然警方和媒體提出了多種可能的動機,包括金錢糾紛、經濟壓力和心理扭曲等,但張介宗本人從未承認任何動機。這使得人們對他的真實動機仍然存在疑問:他究竟為什么要殺害這三名老婦人,特別是自己的大嫂?
第四是張介宗的心理狀態(tài)之謎。張介宗在作案時的心理狀態(tài)究竟是怎樣的?他是在清醒狀態(tài)下故意犯罪,還是有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據報道,張介宗已經接受了精神鑒定,結果顯示他精神正常。這意味著他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負完全責任。
第五是案件的未來走向之謎。盡管公眾強烈要求判處張介宗死刑,但考慮到臺灣近年來廢除死刑的趨勢和張介宗的高齡,他最終可能不會被判處死刑。如果張介宗最終被判處無期徒刑,他可能會在監(jiān)獄中度過余生,也可能在服刑一段時間后獲得假釋。無論如何,這起案件的法律程序可能會持續(xù)數(shù)年,給受害者家屬帶來長期的痛苦和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