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1點10分:布里奇特突然聽到莉齊急切的呼喊聲:"瑪姬快來,父親死了,有人闖進來殺了他!"
布里奇特連忙從三樓下來,看到安德魯已經慘死在沙發(fā)上。莉齊讓布里奇特上樓看看繼母艾比是否在房間里。當布里奇特打開二樓客房的門時,她發(fā)出了驚恐的尖叫——艾比同樣慘死在房間里。
莉齊隨即跑出房屋,到鄰居丘吉爾夫人那里請求協(xié)助報警。
當警察和醫(yī)生趕到現場時,看到的是一幅慘不忍睹的景象。安德魯躺在客廳的沙發(fā)上,頭部正面被斧頭砍了11下,面目全非,一只眼睛幾乎脫落。艾比則死在二樓客房,頭部背面被斧頭砍了17下,面部朝下趴在地上,表明她在死前可能試圖躲避兇手的攻擊。
法醫(yī)根據尸體的溫度、血跡和消化系統(tǒng)中的內容物進行尸檢,推測艾比可能是9點30分死亡,而安德魯則是在11點左右死亡。這一時間差表明,兇手在殺害艾比后,可能在屋內等待了一個半小時,直到安德魯回來后將其殺害。
警方在現場勘查中發(fā)現了幾個重要線索:首先,房屋沒有被強行闖入的痕跡,也沒有財物丟失,這排除了普通搶劫殺人的可能性。其次,在地下室發(fā)現了一把帶血的斧頭,上面還沾著一些毛發(fā),斧頭的手柄已經被人為破壞了。警方認定這便是殺害鮑頓夫婦的兇器。
此外,警方還注意到,在案發(fā)后不久,莉齊從藍色衣服換成了紫色和白色相間的套裝。有人看到她在案發(fā)后的第二天晚上焚燒了那件藍色衣服,她解釋說是因為衣服上沾了油漆。
這些發(fā)現讓警方開始懷疑莉齊可能與這起慘案有關,但他們需要更多的證據來支持這一推測。
四、調查與逮捕:疑點重重
隨著調查的深入,警方逐漸將注意力集中到了莉齊·鮑頓身上。以下是調查過程中發(fā)現的關鍵證據和疑點:
1。血跡證據:警方在莉齊的一只鞋和一條裙子上發(fā)現了很小的血跡斑點。盡管莉齊解釋說是月經血的殘留,但警方有理由懷疑這可能是鮑頓夫婦的血液。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無法進行dNA鑒定,因此無法確定血跡的真正來源。
2。焚燒衣物:案發(fā)后的第二天晚上,莉齊的朋友愛麗絲看到她在爐子里燒一件衣服。當被問及原因時,莉齊說衣服上沾了紅油漆,不能再穿了。然而,根據女仆布里奇特的說法,案發(fā)當天莉齊穿的就是藍色的裙子,這引發(fā)了人們對莉齊可能試圖銷毀證據的猜測。
3。購買毒藥:案發(fā)前兩天(8月2日),莉齊曾試圖從一家藥店購買氫氰酸(氰化物毒藥),聲稱要用來清潔一件海豹皮的斗篷。由于沒有處方,店員拒絕賣給她。更巧合的是,就在當天晚上,鮑頓夫婦都出現了食物中毒癥狀,上吐下瀉。這一事件引發(fā)了人們對莉齊可能試圖毒殺父母的懷疑,盡管尸檢報告中沒有發(fā)現任何毒藥的殘留物。
4。言行異常:在接受警方詢問時,莉齊的表現顯得非常鎮(zhèn)定,這與人們對一個剛剛失去雙親的女兒的預期反應不符。更重要的是,她的陳述存在多處前后矛盾的地方。例如,她一會兒說父親回家時她正在看書,一會兒又說她當時正在熨衣服。對于自己在案發(fā)時的行蹤,莉齊最初聲稱自己在谷倉閣樓上找鐵塊,還在那里吃了一個蘋果,但調查發(fā)現頂樓地板上的灰塵并沒有踩踏過的痕跡,也沒有發(fā)現任何吃蘋果留下的蘋果皮或蘋果核。當這一說法被質疑后,她又改口說當時自己在院子里。
5。不在場證明漏洞:莉齊聲稱在艾比遇害的時間段內,她在谷倉里找釣魚用的鉛墜。然而,調查人員發(fā)現谷倉周圍的地面上沒有任何足跡,谷倉里的灰塵也表明這里至少好幾天沒有人出入了。這表明她的不在場證明可能是編造的。
6。作案動機:如前所述,莉齊與父母的關系緊張,存在明顯的財產糾紛和情感沖突。她有強烈的動機希望父母死亡,以便繼承遺產并擺脫家庭束縛。
7。奇怪的笑聲:女仆布里奇特向警方提供了一個令人不安的細節(jié):在艾比遇害的時間段內,她聽到樓上傳來莉齊的一聲輕笑。這一證詞引發(fā)了人們對莉齊在案發(fā)時心理狀態(tài)的質疑。
基于這些證據和疑點,警方開始懷疑莉齊可能就是殺害父母的兇手。然而,他們面臨著一個重要挑戰(zhàn):缺乏直接證據。
在案發(fā)后兩天,警方才對鮑頓家進行了徹底搜查,這可能導致關鍵證據已經被銷毀或污染。此外,盡管警方在地下室發(fā)現了一把帶血的斧頭,但無法確定這就是兇器,因為上面沒有血跡,也沒有指紋。
盡管證據不是那么充分,但當時的人們普遍認為莉齊就是兇手,甚至還編唱出了那首著名的恐怖童謠:"莉齊·鮑登拿起斧頭,砍了她爸爸四十下,當她意識到自己做了什么,她砍了她媽媽四十一下"。
1892年8月11日,案發(fā)僅7天后,莉齊·鮑頓被警方逮捕。隨后,在當年的12月2日,她被檢察官正式提起公訴。
這起案件迅速成為了全國關注的焦點,媒體稱之為"大審判"。人們對這個看似柔弱的女子是否能夠犯下如此殘忍的罪行充滿了好奇,而即將到來的審判將決定她的命運。
五、世紀審判:法律與輿論的較量
1893年6月3日,莉齊·鮑頓謀殺案的審判在馬薩諸塞州福爾里弗市正式開庭。這場審判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成為了19世紀最受關注的刑事案件之一。
審判背景:在當時的美國社會,性別角色觀念根深蒂固,人們普遍認為女性是柔弱、無助的,不太可能犯下如此殘忍的罪行。同時,階級差異也在案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莉齊來自一個富裕家庭,能夠聘請到最好的律師為她辯護。
控方指控:檢察官認為莉齊有充分的動機和機會殺害她的父母。他們指出,莉齊與父母關系緊張,特別是在財產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他們還強調了莉齊在案發(fā)前后的可疑行為,如試圖購買毒藥、焚燒衣服、提供矛盾的證詞等。
辯方策略:莉齊的辯護團隊由著名律師詹寧斯領導,他采取了一系列策略來為莉齊辯護。首先,他將莉齊描繪成一個柔弱、無辜的淑女,不可能犯下如此暴力的罪行。其次,他質疑了控方證據的可靠性,指出許多證據都是間接的,無法直接證明莉齊有罪。最后,他還提出了其他可能的嫌疑人,試圖轉移陪審團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