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的商業(yè)會談暫告一段落,王辰特意空出一天時間,打算帶郭慧體驗一下香港超越浮華的一面。他沒有安排豪華車隊,只讓周毅開著一輛低調的七座車,和沈冰一起,隨行保護。
他們避開了人頭攢動的太平山頂和奢侈品店云集的尖沙咀,反而鉆進了上環(huán)那些充滿歷史韻味的陡峭街巷。
為他們做向導的,是一位名叫阿杰的本地年輕人,約莫三十歲,是李靜通過關系找來的“文化導游”,對香港的歷史和市井生活如數家珍。他穿著簡單的t恤和短褲,笑容陽光,眼神里透著對這片土地的熟稔與熱愛。
“王生,王太,呢條就系砵典乍街,大家都叫佢石板街?!卑⒔苤钢_下由一塊塊大石板鋪就、被歲月磨得光滑锃亮的陡峭坡道,用帶著濃重粵語腔的普通話介紹,“百幾年歷史嘎啦,以前呢度系華人同洋人嘅分界,上面系洋行,下面就系我哋華人嘅鋪頭同民居?!?/p>
郭慧小心翼翼地踩著光滑的石板,好奇地打量著街道兩旁那些狹小卻充滿特色的舊式店鋪,賣海味的、修補鐘表的、還有傳統(tǒng)涼茶鋪,空氣中彌漫著咸腥、機油和淡淡草藥味混合的復雜氣息,這是與中環(huán)摩天大樓截然不同的香港味道。
“感覺像是走進了老電影里。”郭慧輕聲對王辰說,眼眸里閃爍著新奇的光彩。
王辰牽著她的手,防止她滑倒,聞言笑了笑:“這才是香港的底色?!?/p>
阿杰很健談,一邊引路,一邊說著趣聞軼事:“你哋睇下右邊嗰間涼茶鋪,招牌都甩色啦,但系好出名嘎!老板個太公嗰代就喺度開鋪,傳聞以前啲碼頭工人同黃包車夫,拉完車就喺度飲碗廿四味,祛濕解乏?!?/p>
他模仿著老伯嘶啞的聲音:“‘后生仔,捱夜多,肝火盛啊,飲碗龜苓膏啦!’”惟妙惟肖的模仿逗得郭慧忍俊不禁,掩嘴輕笑。王辰也嘴角微揚,覺得這個向導請得值。
他們穿過狹窄的巷道,陽光只能從兩側高樓的縫隙中擠進來,形成一道道光柱。阿杰指著一棟斑駁的唐樓外墻上的舊招牌痕跡:“睇到呢個‘當’字未?以前呢度系當鋪來嘎。我阿爺講過,幾十年前,好多人家道中落,或者等錢使,就會攞啲衫褲、被鋪,甚至金器來呢度當……”
他的話語里,帶著一種對往昔歲月的追憶和講述故事的熱情。郭慧聽得入神,仿佛能透過這些痕跡,看到幾十年前此間的悲歡離合。沈冰雖然依舊警惕地觀察著周圍環(huán)境,但眼神也比平時柔和了些許,顯然也被這種充滿煙火氣的歷史氛圍所感染。
中午,阿杰帶他們去了西環(huán)一家隱藏在內街、毫不起眼卻坐滿了本地人的茶餐廳。
“呢度嘅絲襪奶茶同菠蘿油,系全港島最正嘎!”阿杰熟絡地和老板打了聲招呼,幫他們點了餐。
餐廳里有些嘈雜,吊扇吱呀作響,空氣中彌漫著食物濃郁的香氣。郭慧學著本地人的樣子,將冰涼的黃油夾進熱烘烘的菠蘿包里,咬了一口,外皮酥脆,內里柔軟,冰火兩重天的口感讓她滿足地瞇起了眼睛。
“好吃!”她像發(fā)現新大陸一樣,對王辰說。
王辰看著她孩子氣的表情,眼里滿是寵溺,將自己那份菠蘿油也推到她面前:“喜歡就多吃點。”
阿杰看著這對氣質不凡卻毫無架子的夫婦,尤其是郭慧那真誠而容易滿足的笑容,也不由得放松下來,話更多了,講起了他自己在這片街區(qū)長大的趣事,還有香港這些年滄海桑田的變化。
下午,他們又去了油麻地的廟街邊緣,感受了截然不同的市井喧囂,但沒有深入人流最密集處。
夕陽西下時,他們站在西環(huán)碼頭,看著貨輪在維多利亞港穿梭,對岸港島的摩天大樓群在落日余暉中漸漸亮起燈火。
“日頭睇呢邊,系生活;夜晚睇對面,系夢想。”阿杰望著對岸的璀璨,頗有感觸地說,“呢個就系香港咯。”
郭慧靠在碼頭欄桿上,海風吹拂著她的發(fā)絲,她看著眼前傳統(tǒng)與現代交織的景象,輕聲道:“今天的香港,比我想象的更有溫度?!?/p>
王辰站在她身邊,攬著她的腰,沒有說話。但他知道,這一天的巷陌煙火,比任何商業(yè)談判都更能讓人理解這座城市的脈搏。而郭慧臉上那放松而愉悅的笑容,就是此行最大的收獲。
沈冰和周毅站在稍遠的地方,確保著他們的安全。周毅低聲對沈冰說:“老板和夫人,很少有這么放松的時候?!?/p>
沈冰看著那對在夕陽下相擁的背影,清冷的眼眸中也映出了一絲暖色,輕輕“嗯”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