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景淵突然將皮箱里的物件全倒在長案上,銅勺、陶勺、甕蓋圍成圈,中間的溯源儀屏幕亮起,映出無數(shù)畫面:
-1950年的冬夜,李叔父親把最后一勺炒肝分給乞丐,自己啃著凍硬的窩頭
-1978年的臘八,秦風爺爺用糖畫勺給孩子畫兔子,糖稀流到手上燙出泡也不吭聲
-1999年的雪天,夏夜姥姥把酸梅湯甕埋在雪堆里,說這樣藏著的甜才夠清
“這些印記不是幻影!”謝景淵抓起銅勺敲向銀色細線,“味道會變,是因為人心會變——當年的乞丐后來成了廚師,教街坊做炒肝;被燙的孩子現(xiàn)在用3d打印機,讓糖畫有了新模樣;埋甕的雪堆旁,現(xiàn)在站著用投影的夏夜!”
林晚星突然將纏藤刀插進謝景淵帶來的甕蓋,刀身泛起金光,切開的酸梅湯里浮出無數(shù)光點,在空中拼出1980年的雪夜:夏夜姥姥正把酸梅湯分給掃雪的人,其中個小姑娘就是年輕時的凌霜。
“你奶奶不是因為味道變了,”林晚星指著畫面,“是因為她總把熱乎的臘味分給凍僵的人,自己舍不得吃才病倒的!”
凌霜看著畫面,突然癱坐在地,貂皮大衣滑落,露出里面洗得發(fā)白的粗布衫——和畫面里夏夜姥姥穿的一模一樣?!拔摇矣涘e了……”她捂著臉哭,“她總說,臘味要趁熱分著吃才香,可我總想著把最好的留到最后……”
四、歲末味脈圓
銀盒從謝景淵的溯源儀里浮出來,七顆寶石的光與銅勺上的紅光交織,銀色細線全化作光點,落進各家食材里。林晚星等人圍著長案,用新食材做了歲末的團圓味:
-謝景淵的“時光炒肝”:用1948年的銅勺炒,加了2025年的“膠原蛋白肝片”,鍋氣里能嘗出1950年的暖
-林晚星的“記憶酸梅酪”:陶甕蓋盛著,凍里裹著謝景淵找到的1980年的酸梅核,化在嘴里先是涼,再是甜
-凌霜的“分歲臘味粥”:把標準化臘肉切碎,加進周明的老鹵粥里,她說:“原來分著吃的臘味,比藏著的香?!?/p>
除夕夜的鞭炮聲里,胡同的串燈連成銀河。謝景淵的溯源儀屏幕上,無數(shù)味道的波紋匯成一條河,一頭連著1950年的煤爐,一頭接著2025年的投影,中間漂著各家攤位的煙火氣。
“其實味脈哪需要守,”林晚星看著謝景淵刀身里兩人的影子,“它就藏在你帶回來的銅勺里,在凌霜記起的往事里,在我們每天變著法兒做的新吃食里?!?/p>
謝景淵握住她握刀的手,刀身映出漫天煙花:“就像這年景,總在變,卻總有人盼著它越來越好?!?/p>
夜風卷著餃子香掠過老槐樹,枝椏上的冰棱反射著燈光,像一串串透明的糖。纏藤刀在暖爐的熱氣里輕輕顫,刀身映出條看不見的味脈長河,載著無數(shù)個冬夜的暖,流向更遠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