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臘梅映新攤,年貨添新意
臘月里的京城,胡同口的老臘梅開得正盛,黃澄澄的花瓣落了滿地,踩上去帶著點清苦的香。林晚星正蹲在攤位前綁紅綢子,案上擺著剛蒸好的“棗泥松糕”,松糕上撒著青紅絲,襯著紅綢子倒像幅年俗畫。
“謝先生說今年流行‘非遺小吃’,”阿圓抱著摞油紙跑過來,辮子上還系著個小老虎掛飾,“你看這‘糖畫棒棒糖’,還有‘剪紙酥’,咱把老北京的年味兒摻進去肯定火!”她手里的糖畫棒棒糖,是用3d打印機先打出糖坯,再用老法糖稀勾出“?!弊旨y路,透亮得能映出人影;剪紙酥更巧,把千層酥壓成窗花模樣,酥層里還裹著山楂碎。
趙淑珍正坐在煤爐旁炒瓜子,聞言往灶里添了塊煤:“老法子里的‘關(guān)東糖’得用麥芽熬,我昨兒讓沈清禾去藥鋪拿了點茯苓粉,摻進去既不粘牙,還帶著點藥香?!彼掷锏你~鍋轉(zhuǎn)得飛快,關(guān)東糖在鍋里滾得滋滋響,甜香混著茯苓的清苦,把隔壁院的小孩都勾得扒著柵欄望。
眾人手腳麻利,三兩天就湊出了滿案年貨。林晚星用纏藤刀把“驢打滾”切成小方塊,裹上謝景淵調(diào)的“椰蓉黃豆面”,做了“椰香驢打滾”;周明把鹵好的醬肘子拆成絲,和新出的“芝士脆片”拌在一起,淋上用腐乳調(diào)的醬汁,叫“醬肘脆片拌”;李叔更絕,把豆沙包捏成小老虎模樣,耳朵用南瓜泥染成橘色,成了“虎虎生威豆沙包”。
傍晚攤位擺出來時,胡同里的燈籠剛點亮,暖黃的光落在小吃上,倒比燈籠還亮。穿羽絨服的大嬸捏著塊剪紙酥,咬開時酥渣掉了滿襟,含糊著夸:“這酥層比老輩子的還細!山楂碎酸得解膩,絕了!”林晚星笑著遞紙巾,眼角瞥見胡同口停了輛舊自行車,車后座綁著個藍布包,包角露出半截褪色的賬本。
二、舊賬牽故人,年味兒藏往事
那自行車停到掌燈才動。騎車的是個老爺子,頭發(fā)花白,背微駝,手里攥著本賬本,走到攤位前時,目光直勾勾落在趙淑珍手里的銅鍋上。
“這鍋……”老爺子聲音發(fā)顫,伸手要碰又縮了回去,“是1953年‘瑞福齋’的吧?鍋沿有道小豁口,是當年熬糖時燙的。”
趙淑珍一愣,把銅鍋翻過來——果然在不起眼的地方有道淺豁口,是她之前沒留意的?!澳J識這鍋?”
老爺子嘆口氣,打開藍布包,里面是本泛黃的賬本,賬本里夾著張褪色的糧票?!拔医型醯马?,當年瑞福齋的伙計是我爹。1955年冬天,有人拿這鍋換了二斤關(guān)東糖,說給生病的孩子當藥引,還留了張糧票當信物,說開春就來贖?!彼讣饷Z票,“可我爹等了一輩子,也沒等來?!?/p>
林晚星讓謝景淵把溯源儀對準銅鍋。屏幕上波紋驟變,映出段模糊的畫面:雪夜里,穿棉襖的女人攥著銅鍋站在瑞福齋門口,懷里揣著個布包,隱約能看見里面是個病弱的孩子。她往店里望了望,最終把銅鍋遞給王德順的爹,接過關(guān)東糖就往胡同里跑。
“這人沒說謊?!敝x景淵指著屏幕,“儀器記著她的氣息——那天她用銅鍋換了關(guān)東糖,又把身上最后一張糧票給了藥鋪,給孩子抓了藥?!?/p>
趙淑珍抹了把淚,正要說什么,胡同口突然吵起來。王德順的自行車旁圍了群人,為首的是個穿西裝的男人,正扯著王德順的胳膊罵:“爸!您怎么又來這破地方?我讓您去吃大飯店的年夜飯,您倒好,來尋這破鍋!”
王德順紅著臉掙開:“小偉,你懂什么!這鍋是你奶奶當年留下的念想!”
王磊甩開他的手,瞪著攤位:“什么念想?就是個破銅鍋!這群人就是騙子,拿個舊鍋冒充老物件,騙您的感情呢!”
三、年關(guān)辨舊物,暖鍋融真心
王磊說著就去搶銅鍋,被阿圓伸手攔?。骸澳銘{什么說鍋是假的?”
“憑什么?”王磊從包里掏出份合同,“這是我剛跟‘星味集團’簽的,他們說這鍋是他們丟的道具!你們就是借我爸的名頭炒作,好讓你們的年貨賣得貴點!”
趙淑珍急得臉通紅:“胡說!這豁口是當年熬糖時燙的,除了瑞福齋的人沒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