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步驟:
1。制作板栗餡:板栗泥放入碗中,加15g白砂糖、紅棗碎、熟面粉,用筷子攪拌均勻(若太干可加少許溫水,太濕則加熟面粉),靜置10分鐘讓味道融合。
2。發(fā)酵面團:中筋面粉放入大碗,加剩余15g白砂糖、化開的酵母水,邊加純凈水邊用筷子攪拌成絮狀,揉成光滑的面團,蓋上濕布放在溫暖處發(fā)酵1小時至體積翻倍(手指戳洞不回彈)。
3。搟皮與包制:發(fā)酵好的面團揉勻排氣,分成每份35g的小劑子,搟成直徑7cm的圓面片(中間厚邊緣?。蝗?0g板栗餡放在面片中央,像包包子一樣捏緊收口,輕輕揉成圓形。
4。包裹與蒸制:將每個面團用一張?zhí)J葦葉包裹?。ǖ撞繅|葉,頂部露出少許),放入蒸屜中,靜置15分鐘二次發(fā)酵;蒸鍋上汽后,中火蒸15分鐘,關(guān)火后燜2分鐘取出,放涼至室溫。
5。成品特點:外皮松軟帶著蘆葦葉的清苦香,內(nèi)餡是板栗的甜潤與紅棗的綿密,咬一口能嘗到面皮的麥香、餡料的甜與葉片的清香,揣在懷里半天還是溫?zé)岬摹畎寻寻訋Щ卮謇?,秋收的人捧著吃,連葉子的清香都覺得開胃,說“比白面饅頭有滋味,還帶著地里的氣息”,這便成了“晚星蘆葦葉板栗包”。
(五)野菊桂圓酥·日常閑食款
-適配場景:雜貨鋪售賣、午后閑坐,香酥帶點苦甘,不膩口
-基礎(chǔ)原料:
-主料:干野菊花10g(磨成細粉,去梗)、干桂圓肉50g(切碎)、低筋面粉150g、玉米淀粉50g(增加酥脆感)、黃油60g(無鹽,軟化)、白砂糖25g(低糖,突出野菊清香)
-輔料:雞蛋1個(取蛋黃,刷表面增亮)、熟白芝麻8g(撒表面增香)、純凈水10ml(若面團太干可加)、圓形餅干模具(直徑4cm,無涂層)、油紙(鋪烤盤用)
-關(guān)鍵步驟:
1。打發(fā)黃油與混合粉類:軟化的黃油放入大碗,加白砂糖,用打蛋器低速打發(fā)至顏色變淺、體積微脹(約1。5分鐘);篩入低筋面粉、玉米淀粉、野菊花粉,用刮刀翻拌至無干粉,形成松散的粉團。
2。加入桂圓與揉面:將切碎的桂圓肉倒入粉團中,用手輕輕揉合(避免桂圓肉揉爛),若粉團太干無法成團,可少量加純凈水,揉成不粘手的光滑面團,蓋上保鮮膜松弛15分鐘。
3。搟制與壓模:松弛好的面團放入保鮮袋中,搟成厚度約0。7cm的薄片(隔著袋子搟,避免粘搟面杖),取出后用圓形模具壓出一個個圓餅,剩余面團重新揉勻搟薄再壓模,直至面團用完。
4。烘烤定型:烤盤鋪油紙,將圓餅放在油紙上(間距2cm,避免烘烤時粘連),用刷子在表面輕輕刷一層蛋黃液,撒上熟白芝麻;烤箱提前預(yù)熱至165c,放入烤盤中層,烤12-14分鐘至表面呈微黃色(注意觀察,避免野菊花粉烤焦)。
5。成品特點:酥體呈淺黃綠色,表面泛著蛋黃的油亮,咬開后能看到細碎的桂圓肉與野菊花粉,入口酥松不扎嘴,先嘗到黃油的香與桂圓的甜,后是野菊花的微苦,清潤不膩——林晚秋把酥放在雜貨鋪,客人買兩塊配著茶水吃,連說“比甜酥餅清爽,秋燥吃這個不上火”,這便成了“晚星野菊桂圓酥”。
三、桂香沾石欄,甘潤滿初秋
李阿壯挑著裝滿板栗小米糕與蘆葦葉板栗包的竹筐回村時,腳步輕快:“晚星姑娘,秋收宴后我再送些新曬的紅薯干來,你再琢磨道新吃食!”林晚秋則把桂圓橙皮凍與野菊桂圓酥裝進藤盒,笑著道:“雜貨鋪的客人都說這兩樣好賣,往后我每周都來取一次貨?!?/p>
謝景淵幫著晚星把剩下的銀杏紅棗粥裝進陶罐,指尖蹭過她沾著面粉的指尖:“后山的山楂快曬透了,過兩天磨些山楂粉,能做山楂糕,也能添進粥里?!蓖硇屈c頭,低頭將野菊桂圓酥擺進竹籃,抬頭時看見老桂樹上又落下幾朵金蕊,桂香裹著點心的甘潤,落在謝景淵提著的銀杏果陶盆上。
兩人坐在柴門前的木凳上,分吃一塊野菊桂圓酥,晚星忽然道:“明天去趕集,換些新收的黃豆,做些豆糕給李阿壯他們帶去。”謝景淵笑著應(yīng)下,伸手幫她拂去發(fā)間的桂花瓣,風(fēng)里的桂香與糕香混在一起,成了初秋里最溫厚的滋味——柴門外,李阿壯的扁擔(dān)聲與林晚秋的驢車聲漸漸遠去,只有桂樹下落蕊的輕響,伴著點心的香氣,慢慢融進暮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