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入綠豆沙,轉(zhuǎn)中火快速翻炒(防止粘鍋底),加入鹽、蜂蜜與冰糖甘草水,繼續(xù)翻炒5分鐘(讓水分蒸發(fā),沙體變得黏稠,能捏成團(tuán)不散)。
-最后放入焯水后的蒲公英段,翻炒1分鐘(確保蒲公英均勻分布在沙中),關(guān)火,將綠豆沙盛出,晾涼至室溫(熱沙易粘手,晾涼后便于塑形)。
3。制作糕體與定型:
-糯米粉放入碗中,加入20ml清水,攪拌成細(xì)膩的粉漿(無干粉顆粒);鍋中燒開水,將粉漿放入蒸鍋,大火蒸5分鐘(蒸成透明的糯米糊,增加粘合度),取出晾涼。
-將晾涼的糯米糊倒入綠豆沙中,用手揉勻(戴一次性手套,避免粘手),揉成光滑有彈性的面團(tuán)(硬度類似耳垂,太軟易粘模具,太硬口感扎實)。
-將面團(tuán)放入鋪好荷葉的玻璃模具中,用手掌輕輕按壓,使其均勻填滿模具,厚度約2cm(表面盡量平整,可用刮刀輔助刮平);用刀在糕體表面切出16等份(提前切好,方便脫模后直接取用),蓋上保鮮膜,放入冰箱冷藏2小時(冷藏后口感更緊實,涼潤不粘牙)。
4。脫模與包裹:
-冷藏后取出模具,用刀沿模具邊緣劃一圈,將糕體完整取出,放在鋪有荷葉的案板上。
-按提前切好的紋路,將糕體分成16塊正方形小塊(每塊約4cm見方),取一塊涼糕,用剪好的荷葉小塊包裹底部(荷葉能防粘,還能增加清香,方便手持)。
5。成品特點:
-糕體呈淡綠色,表面附著荷葉的紋路,切開后能看到蒲公英的翠綠碎段,入口先是荷葉的清香,接著是綠豆沙的綿密清甜,隨后蒲公英的清苦緩緩浮現(xiàn),中和了甜膩,冰糖甘草水的溫潤在舌尖散開,最后是糯米的軟糯收尾,涼潤不冰牙,咽下去后喉嚨里還留著淡淡的草本香。
-趙老六拿起一塊,咬了一口,頓時眼睛一亮:“這涼糕好!不甜不膩,還帶著涼勁,比我婆娘煮的綠豆湯還解渴,推著車走山路,揣兩塊在懷里,比啥都強(qiáng)!”陳禾也嘗了一塊,點頭道:“蒲公英的苦味去得正好,清熱又不刺激腸胃,采藥時放在藥簍里,餓了吃一塊,渾身都涼快?!睆堈乒竦碾S從趕來時,嘗了一塊,當(dāng)即道:“姑娘,這涼糕我們酒樓要四十塊!午后客人喝著茶,配著這涼糕,定能解乏!”這便定名為“晚星蒲公英綠豆涼糕”。
三、涼糕換雜貨,清味傳山路
趙老六見涼糕合心意,便從獨輪車上取下一個布包,遞給晚星:“姑娘,這里面有兩卷細(xì)棉線、一包繡花針,還有兩個新做的竹編食盒,防潮又輕便,你裝點心正好?!蓖硇切χ障拢b了八塊涼糕用油紙包好,放進(jìn)竹編食盒里,遞給趙老六:“趙叔,這點心您帶在路上吃,不夠了再來換?!?/p>
趙老六接過食盒,塞進(jìn)獨輪車的夾層里,又提起車上的陶甕:“姑娘,這冰糖甘草水還剩大半甕,你留著,下次做點心還能添進(jìn)去?!闭f罷,便推著獨輪車,“叮鈴鈴”的銅鈴聲漸漸遠(yuǎn)去,車轍印在山道上,帶著涼糕的清甜味,漫向山外的村落。
陳禾幫著把給張掌柜的涼糕裝進(jìn)荷葉籃,又從藥簍里取出一小包曬干的蓮子:“晚星姑娘,這蓮子能養(yǎng)心安神,下次來我?guī)┬迈r的,你再做些蓮子糕,先生說夏天吃蓮子好?!蓖硇墙舆^蓮子,點頭應(yīng)下:“好啊,下次用蓮子配著百合,做些更溫潤的甜糕。”
周桂蘭牽著小石頭趕來時,涼糕剛從冰箱取出,小石頭看到荷葉包裹的涼糕,眼睛立刻亮了:“姨姨,是綠糕糕!”晚星笑著遞給他一塊,小石頭咬下一口,含糊道:“涼絲絲的,不苦!”周桂蘭也嘗了一塊,連連點頭:“這糕涼潤不冰,娃吃著不傷腸胃,比鎮(zhèn)上的冰酪強(qiáng)多了?!蓖硇茄b了五塊涼糕放進(jìn)油紙袋,遞給周桂蘭:“周嬤,這點心您帶回去,放冰箱里,能吃好幾天?!?/p>
午后的暑氣漸濃,晚星將剩余的涼糕用荷葉包好,放進(jìn)陶甕,再埋進(jìn)院角的井水缸里——這是山塢的老辦法,井水冰涼,能代替冰箱,讓涼糕保持涼潤口感。謝景淵則在灶房煮起了蒲公英綠豆湯,放入兩勺冰糖,煮得湯色碧綠,盛在粗瓷碗里,放入井水缸冰鎮(zhèn),喝一口,清苦中帶著甜潤,驅(qū)散了滿身暑氣。
晚星坐在老槐樹下,看著謝景淵端來兩碗冰鎮(zhèn)綠豆湯,忽然覺得,這夏日的日子,就像這涼糕一般,涼潤清甜,藏著蒲公英的韌與綠豆的綿。山塢的風(fēng)又吹來了,帶著荷葉的清香與涼糕的甜意,掠過院中的竹席,漫向山道,漫向鎮(zhèn)上的酒樓,也漫向貨郎趙老六的獨輪車,將這份夏日的清潤,送到了每一個在暑氣中奔波的人身邊。
夕陽西下時,井水缸里的涼糕還透著冰涼的氣息,晚星將其取出,與陳禾帶來的荷葉一起放進(jìn)陶甕。謝景淵在院中生起炭火,準(zhǔn)備烤些山芋,晚風(fēng)里,除了荷葉香與涼糕甜,又多了幾分山芋的焦香。兩人坐在老槐樹下,喝著冰鎮(zhèn)綠豆湯,聊著明日要做的蓮子百合糕,身影在夕陽的余暉里,漸漸與這山塢的夏日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