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塑形與預處理:
-圓形小模具內(nèi)壁均勻刷一層食用油(防粘,方便脫模),將醒發(fā)好的面團分成5等份(每份約80g),用手掌揉成光滑的圓團。
-取一個面團,放入模具中,用手掌輕輕按壓,使其均勻填滿模具,厚度約1。5cm(表面用刮刀刮平,確保平整美觀);用筷子在面團表面扎幾個小孔(防止蒸制時鼓脹,也能讓香氣溢出)。
-依次做好所有面團,放入鋪好油紙的蒸盤中,每個模具間距3cm(防止蒸制時粘連)。
4。蒸制與定型:
-蒸鍋提前加水燒開,待水沸騰后,將蒸盤放入蒸鍋中層,蓋上鍋蓋,轉(zhuǎn)中火蒸28分鐘(蒸制15分鐘時,可揭開鍋蓋觀察,若表面凝固,用筷子插入糕體中心,拔出后無濕粉帶出,說明已熟)。
-蒸好后關(guān)火,不要立即開蓋,燜6分鐘(避免溫差過大導致糕體回縮、變硬),隨后取出蒸盤,放在冷卻架上晾涼至室溫(熱食時偏軟,晾涼后口感扎實,清潤味更突出)。
5。脫模與裝飾:
-待糕體完全晾涼后,用刀沿模具邊緣劃一圈,輕輕倒扣模具,將糕體完整取出(若粘模具,可稍等1分鐘再脫模)。
-每塊糕表面撒上少許磨碎的山核桃粉(增加香氣與顏值),點綴一片泡軟的麥冬葉(提升精致感,也能直觀看到食材)。
6。成品特點:
-糕體呈淡褐色,表面撒著金黃的核桃粉,點綴著翠綠的麥冬葉,入口先是陳皮的清苦果香,接著是棗泥的醇厚甜香,隨后梨干的酸甜與麥冬的清潤在舌尖散開,山核桃粉的堅果香增添口感層次,最后是面粉與糯米的扎實軟糯收尾,不甜不膩,咽下去后喉嚨里潤潤的,帶著草木與果干的溫和氣息。
-王大山拿起一塊,掰了一半塞進嘴里,嚼了兩口,頓時露出笑容:“這糕好!潤嗓子,還頂餓,砍柴時揣兩塊,咳得都輕了!”陳禾也嘗了一塊,點頭道:“麥冬的清潤正好去秋燥,梨干與棗泥甜得實在,采藥時吃一塊,爬山也不覺得口干?!睆堈乒竦幕镉嬟s來時,嘗了一塊,當即道:“姑娘,這糕酒樓每日要五十塊!客人配著熱茶吃,解膩又防燥,比栗泥糕更清口!”這便定名為“晚星麥冬梨干棗泥糕”。
三、甜糕換木盒,清潤漫山塢
王大山見糕體合心意,便從布包里取出三個桃木小盒,遞給晚星:“姑娘,這木盒是我刨了三天的,內(nèi)壁打磨光滑,防潮得很,你裝點心正好?!蓖硇切χ障?,裝了六塊棗泥糕,用油紙包好,放進桃木盒里,遞給王大山:“王叔,這點心您帶回去,砍柴時吃,不夠了再來換?!?/p>
王大山接過木盒,塞進砍柴的布兜里,又扛起那捆杉木:“姑娘,這杉木是曬干的,做個小柜子裝點心正好,我這就幫你扛進院?!闭f罷,便扛著杉木走進院,幫著謝景淵搭在磨房旁,才憨厚地笑了笑,扛著柴刀往山塢深處走去,腳步輕快,帶著糕體的清潤香,漫向山林。
陳禾幫著把給張掌柜的棗泥糕裝進桃木盒(王大山剛送的),又從藥簍里取出一小包曬干的玉竹:“晚星姑娘,這玉竹能滋陰潤燥,下次來我?guī)┬迈r的,你再做些玉竹糕,先生說秋日吃玉竹,能補津液,比麥冬更溫潤?!蓖硇墙舆^玉竹,點頭應下:“好啊,下次用玉竹配著山楂,做些酸甜又清潤的糕,適合秋日解膩。”
蘇繡娘提著繡籃趕來時,籃里放著一塊新繡的布——上面繡著麥冬與梨干,針腳細密,栩栩如生。她笑著遞過繡布:“姑娘,上次的栗泥糕太好吃,夜里繡活兒都有精神了,這繡布給你包點心,更雅致?!蓖硇墙舆^繡布,遞給他四塊棗泥糕:“蘇嬸,這點心您帶回去,配著熱茶吃,解燥又提神?!碧K繡娘接過糕體,小心翼翼地放進繡籃,又從籃里取出一小卷絲線:“姑娘,這絲線顏色鮮,你若想繡個帕子,我教你。”
午后的陽光透過槐樹葉,灑下溫暖的光影。晚星將剩余的棗泥糕用蘇繡娘送的繡布包好,放進桃木盒,再擺進王大山送的杉木柜里,防潮又整齊。謝景淵則在灶房煮起了麥冬梨干茶,放入兩勺野蜂蜜,煮得茶湯澄黃,盛在粗瓷碗里,溫溫的喝一口,清潤又暖喉。
晚星坐在槐樹下,翻看著蘇繡娘送的繡布,上面的麥冬與梨干仿佛帶著香氣。謝景淵端來兩碗茶,遞給晚星一碗,笑著道:“秋日的點心,就該這般清潤,像這茶一樣,潤到心里。”晚星點頭,喝著熱茶,看著院中的竹架上晾曬的玉竹,忽然覺得,這山塢的日子,就像這棗泥糕一般,藏著草木的清、果干的甜,還有人與人之間交換的實在,在漸涼的秋日里,愈發(fā)踏實溫暖。
夕陽西下時,張掌柜的伙計來取糕體,提著裝滿棗泥糕的桃木盒,腳步輕快地往鎮(zhèn)上走去。晚星與謝景淵坐在院中的石凳上,喝著熱茶,聊著明日要做的玉竹山楂糕,槐樹葉在風中輕輕晃動,帶著麥冬的清潤與棗泥的甜香,漸漸融進這秋意深濃的夜色里。山塢的風,又將這清潤的香氣吹向山林、吹向繡坊、吹向酒樓,送到每一個被秋燥擾著的人身邊,帶來一份屬于山塢的溫柔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