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牛乳900ml(東頭張大爺家當日鮮牛乳,辰時擠奶,三層紗布過濾)
-三年陳紅糖30g(西市街老紅糖坊出品,敲成小塊)
-柳氏秘制發(fā)酵菌種5g(蘇明遠當年特制的“雙菌種”,一半來自蘇家,一半來自柳家)
-干桂圓肉10g(去殼去核,提前用溫水泡軟,寓意“團圓圓滿”)
-紅棗5顆(去核切成小塊,寓意“紅紅火火”)
-關鍵步驟:
1。鮮牛乳倒入銅鍋,老灶臺中灶添棗木柴,加熱至50c,加入發(fā)酵菌種,用銀勺順時針攪20圈(取“二十年情誼”之意,紀念蘇明遠和柳老夫人的姐妹情),靜置15分鐘;
2。加入三年陳紅糖、泡軟的桂圓肉和紅棗塊,小火熬25分鐘,期間每隔2分鐘攪1圈(防止糊底,也象征“每分每秒的牽掛”);
3。熬制過程中,需保持灶火“溫而不烈”,蘇明哲說這是“當年你爸的火候,說熬團圓酪不能急,要像對親人一樣有耐心”;
4。倒入帶蓋的白瓷罐中,用紗布封口,放在老灶臺旁(溫度約25c),發(fā)酵5小時;
5。發(fā)酵完成后,酪體呈深棕色,桂圓和紅棗的香味與牛奶的醇厚融合,入口甜而不膩,帶著濃濃的親情味。
(二)團圓酪餃·創(chuàng)意款
-適配場景:家庭分享,趣味體驗
-基礎原料(以團圓酪為基底):
-團圓酪400g(過濾掉桂圓、紅棗,取細膩酪體)
-糯米粉120g(加入酪體中增加韌性)
-玉米淀粉20g(防止粘手)
-熟芝麻5g(撒在表面,增加香味)
-食用油3ml(刷模具用)
-關鍵步驟:
1。團圓酪中加入糯米粉和玉米淀粉,揉成光滑的面團,醒發(fā)20分鐘;
2。將面團分成小劑子(每個約20g),用手掌按扁,包入少許團圓酪(作為餡料),捏成餃子形狀;
3。蒸鍋上汽后,放入酪餃,中火蒸12分鐘;
4。蒸好后取出,表面撒上熟芝麻即可。
(三)團圓酪羹·暖心款
-適配場景:冬季暖身,長輩喜愛
-基礎原料(以團圓酪為基底):
-團圓酪300g(保留桂圓、紅棗,增加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