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歸途聽啜泣,炊巷藏難事
城北老巷的晨霧剛漫過“周記面攤”的锃亮搟面杖,林晚星腕上的“酪”字印記便淡成了幾乎看不見的淺痕。蘇晴正幫周老漢把最后一碗鮮香青菜肉絲面遞給買菜的主婦,轉頭見她望著城西炊巷的方向出神,笑著遞過塊溫熱的豆沙酥餅:“又在琢磨啥?周大爺說要把你教的搟面方子刻在木牌上,掛在攤前當‘柳氏傳家面譜’呢?!?/p>
林晚星剛接過酥餅,就聽老巷口傳來陣細碎的啜泣聲,一個穿著洗得發(fā)白的粗布裙、梳著雙丫髻的小姑娘,正蹲在路邊的墻角抹眼淚。她約莫十五六歲,雙手凍得通紅,指尖沾著些草藥渣,手里攥著個掉了底的舊陶罐,見林晚星看過來,怯生生地站起身,聲音帶著哭腔:“您是柳氏糕坊的林姑娘吧?俺叫阿蕊,爹娘去年染病走了,俺就守著爹娘留下的‘阿蕊湯鋪’在炊巷賣湯。前陣子巷口‘李記小吃鋪’的李嫂,見俺年紀小、沒依靠,就模仿俺的‘當歸蛋花湯’,卻用過期的當歸、臭掉的雞蛋,還在炊巷說俺的湯加了苦藥,喝了反胃。現(xiàn)在沒人敢來買,俺連給爹娘上墳的香燭錢都湊不齊了……”
林晚星還沒應聲,眉心的系統(tǒng)光屏已亮起:
【柳氏食道傳承系統(tǒng)·炊巷加盟模式已激活】
【當前狀態(tài):協(xié)助阿蕊重啟“阿蕊湯鋪”,轉型為柳氏湯品炊巷加盟鋪,完成“孤女守鋪”任務,驗證柳氏食道對“孤女營生”場景的適配性】
【關鍵線索:城西炊巷是平州城的“平民聚居地”,多是做工的婦人、上學的孩童、體弱的老人、趕路的腳夫;客群偏愛“溫熱、滋補、不貴”的吃食,口味偏清淡、微甜;阿蕊跟著爹娘學做湯三年,擅長熬制草藥湯,雖力氣小,但掌握火候精準,記著爹娘傳下的基礎熬湯配方;炊巷附近有藥鋪(售草藥)、禽蛋鋪、菜攤、糧鋪,當歸、紅棗、雞蛋、青菜等原料易獲取,且成本低】
【隱藏危機:巷口“李記小吃鋪”的李嫂,是個貪小利的人。她見阿蕊孤苦,就搶了生意,還偷偷把阿蕊的新當歸換成了發(fā)霉的陳當歸,把她準備的新鮮雞蛋換成了臭雞蛋,讓湯又苦又腥。聽說林晚星要來幫忙,李嫂還在炊巷散布“阿蕊要把鋪賣給外人,以后再也喝不到老湯味”的謠言,讓本就冷清的鋪子更沒人敢光顧】
二、初見阿蕊,陳歸臭蛋藏愁容
第二天一早,天剛蒙蒙亮,林晚星帶著蘇晴、李翠娥往城西炊巷去。剛到巷口,就見阿蕊正蹲在地上,用凍得通紅的手洗陶罐。她身邊的舊木桌歪在一邊,上面放著袋發(fā)霉的當歸,旁邊的竹籃里裝著幾個臭雞蛋,幾只蒼蠅圍著轉。
“阿蕊,我是柳氏糕坊的林晚星,來幫你。”林晚星走過去,幫她把木桌扶穩(wěn)。阿蕊抬頭,露出雙泛紅的眼睛,聲音帶著哽咽:“林姑娘……您可來了!李嫂天天在炊巷說俺壞話,還換了俺的當歸和雞蛋,這湯鋪是爹娘留下的念想,要是沒了,俺真不知道咋活……”
說著,她掀開旁邊的鍋蓋,里面放著一碗發(fā)黑的湯:“這是俺昨天試做的,當歸發(fā)霉,雞蛋臭了,煮出來的湯又苦又腥,根本沒法賣。”正說著,一個穿著花布衫、滿臉精明的婦人晃了過來,手里端著碗渾濁的湯,陰陽怪氣地笑:“喲,阿蕊,還沒把鋪子關了???我說林姑娘,你別白費力氣了!她這小丫頭片子,連原料都挑不好,我那小吃鋪一天賣上百碗湯,她連十碗都賣不出去!”
阿蕊氣得攥緊衣角,眼淚在眼眶里打轉:“李嫂……是你換了俺的當歸和雞蛋!你太過分了!”李嫂冷笑一聲:“你有證據(jù)嗎?我看你是急瘋了!我這就去告訴炊巷的人,你找了外人來幫你,湯里都加了東西,看誰還敢買!”說罷甩著袖子走了。
李翠娥氣得直跺腳:“這李嫂也太壞了!阿蕊別怕,有林姑娘在,咱們肯定能做出比她好的湯!”林晚星拍了拍阿蕊的肩:“阿蕊,別難過,我們用柳氏的法子做湯,您負責熬湯,我們幫您選料、燒火,肯定能比李嫂的湯香,讓炊巷的人都來您這買!”
三、炊巷湯品新配方,舊鋪煥新藏湯香
阿蕊一聽,眼睛瞬間亮了起來,趕緊去翻抽屜:“俺以前就會做當歸蛋花湯和紅棗枸杞湯,沒啥花樣。林姑娘,你說咋做,俺的手藝還在!”林晚星笑著說:“阿蕊,咱們就用炊巷的新鮮食材,做幾款適合炊巷人吃的‘家常湯品’,溫熱滋補,實惠不貴?!?/p>
她翻開柳氏手記,結合系統(tǒng)線索和阿蕊的情況,開始寫新湯品的配方:
(一)暖心當歸雞蛋湯·招牌款
-適配場景:做工的婦人、體弱的老人、趕路的腳夫當滋補湯
-基礎原料:
-當歸10g(藥鋪新到的,切片)
-雞蛋4個(禽蛋鋪新鮮的,煮熟后剝殼)
-紅棗10顆(干貨鋪新到的,去核)
-枸杞5g(洗凈)
-紅糖30g(調味,提甜)
-生姜5g(切片,去腥)
-清水800ml(熬湯用)
-關鍵步驟:
1。鍋中加入清水,放入當歸片、生姜片,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煮20分鐘,至當歸出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