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巷尾遇冷寂,老面陷滯銷
南橋的粥香還縈繞在鼻尖,林晚星腕上的“酪”字印記便泛起溫潤光澤。她剛幫陳叔夫婦把“粥品創(chuàng)新交流會”的流程確定好,就見巷尾包子鋪的阿婆牽著個扎著圍裙的小姑娘匆匆跑來,小姑娘手里攥著把揉面的木杖:“晚星姑娘,快去巷尾!桂姨和小棠的‘桂姨手搟面攤’快撐不下去了!”
巷尾是平州城的“晚市老街”,桂姨手搟面攤曾是巷里的晚餐熱門——桂姨跟著母親學做手搟面三十年,搟出的面條筋道爽滑,八年前丈夫因病去世后,她就帶著八歲的女兒小棠守著面攤,街坊們下班、放學路過,都愛來吃一碗熱乎面??勺詮陌雮€月前巷口開了家“速食面館”,賣著預制堿水面,還搞“加面不加價”活動,桂姨的手搟面攤就變得冷冷清清。
林晚星趕到時,只見桂姨坐在面攤旁的小馬扎上,手里攥著塊磨得光滑的搟面板,面前的竹筐里放著幾縷沒賣出去的手搟面。她穿著沾著面粉的灰色圍裙,頭發(fā)用布巾簡單扎起,眼角的細紋里還沾著些許面粉;小棠蹲在旁邊,手里疊著干凈的面碗,小聲問:“媽,今天還是沒人來吃面嗎?”旁邊的灶臺前,煮面的鐵鍋早已涼透,灶膛里的柴火也沒了火星。
“晚星姑娘,你可算來了。”桂姨站起身,聲音沙啞,指了指巷口的速食面館,“那店的面煮得快,還能免費加面,年輕人圖省事都去那吃,我這現搟現煮的手搟面,一天賣不出兩碗,連買面粉的錢都湊不齊了。再過幾天,我就得把這搟了三十年面的板子賣了,帶著小棠去城里給人當保姆……”
話音剛落,一個穿著皮夾克、拿著菜單的男人走了過來,他是速食面館的老板老周,手里拿著一份轉讓合同:“桂姨,我最后問你一次,把面攤的位置讓給我,我給你兩千文,夠你和小棠在城里生活三個月。你這慢工搟的老面條,早就跟不上現在的節(jié)奏了!”
桂姨把搟面板護在身后,把小棠攬到懷里,語氣堅定:“我不讓!這面攤是我媽傳下來的,也是我和小棠的依靠,就算餓肚子,我也不賣!”
林晚星眉心的系統(tǒng)光屏隨即亮起:
【柳氏食道傳承系統(tǒng)·巷尾面品煥新模式已激活】
【當前狀態(tài):協助桂姨母女盤活“桂姨手搟面攤”,升級面條品類,吸引不同客群,完成“母女守攤”任務,驗證柳氏食道對“單親母親帶娃傳承手藝”場景的適配性】
【關鍵線索:巷尾客群涵蓋下班白領、放學學生、帶娃主婦、晚練老人,偏愛“筋道爽滑、湯底香濃、配料豐富”的面條,既需要“傳統(tǒng)手搟面”,也想嘗試“創(chuàng)新澆頭”;桂姨的搟面手藝扎實,但只有清湯面、炸醬面兩種,澆頭只有肉末,過于單一;巷尾附近有糧鋪、菜場、豆制品攤,面粉、番茄、雞蛋、豆腐等原料易獲?。还鹨躺瞄L搟制不同粗細的面條,小棠擅長切配蔬菜,只是不懂如何創(chuàng)新面條種類和營銷】
【隱藏危機:老周為了逼走桂姨母女,暗中讓伙計在面攤門口潑油污,還在巷尾散布“桂姨的手搟面不衛(wèi)生,用的是過期面粉”的謠言。更過分的是,他趁桂姨帶小棠去看病時,偷偷把面攤的面粉換成了摻了沙子的,導致桂姨搟出的面條口感硌牙,損失了不少老顧客】
二、老面試新味,母女重拾活力
林晚星夾起一筷子清湯面嘗了嘗,對桂姨母女說:“桂姨,小棠,你們的手搟面筋道爽滑,比速食面館的預制面香多了。大家不來吃,不是因為面條不好,是因為澆頭單一,沒新意。咱們給面條加些新澆頭、新湯底,再搞點親子套餐,肯定能吸引街坊來吃?!?/p>
桂姨嘆了口氣:“可我只會做兩種澆頭,也不知道加什么好……”林晚星笑著摸了摸小棠的頭:“別擔心,我教你們。咱們結合街坊的需求,做幾款‘特色手搟面’,要是三天后能把面條賣光,你們就繼續(xù)守著面攤;要是賣不完,我?guī)湍銈兏现苷?,讓他給你們合理的補償?!?/p>
小棠眼里燃起微光:“晚星姐姐,真的能讓大家來吃我媽的面嗎?”林晚星點點頭,桂姨也跟著點了點頭,握緊了手里的搟面板。林晚星結合系統(tǒng)線索和桂姨母女的手藝,開始設計新面品配方,桂姨負責搟面條、熬湯底,小棠負責切配蔬菜、裝盤,三人分工協作,很快就投入到忙碌的制作中。
(一)番茄雞蛋手搟面·家???/p>
-適配場景:帶娃主婦、放學學生當晚餐,酸甜開胃
-基礎原料:
-中筋面粉500g(糧鋪新磨的)
-清水200ml(和面用)
-鹽2g(和面用,增加筋道)
-番茄3個(菜場新鮮的,頂部劃十字,用開水燙去皮,切成小塊)
-雞蛋3個(菜場新鮮的,打散備用)
-生姜5g(切末)
-大蒜5g(切末)
-蔥花5g(撒表面增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