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關火后淋上香油,撒上蔥花,成品特點:粥水咸香,瘦肉嫩而不柴,香菇香味濃郁,上班族早上喝一碗,頂飽又暖胃,配個包子正好。
(四)配套特色套餐與便攜服務
1。老人暖心套餐:1碗紅糖桂花粥+1塊豆沙糕(陳婆手工做的,用紅豆沙和面粉蒸的,不甜膩),售價八文,比單獨買便宜一文,還能用粗瓷碗裝,街坊可以自己帶碗來盛,少用一次性器具。
2。寶媽養(yǎng)生套餐:1碗蓮子百合小米粥+1個茶葉蛋,售價十文,裝在帶蓋的保溫飯盒里,寶媽提著就能走,不用擔心粥涼。
3。上班族快捷套餐:1碗香菇瘦肉粥+1個白面饅頭,售價十一文,用防燙的紙碗裝,配著塑料勺子,上班族邊走邊吃,不耽誤趕時間。
陳婆提前泡好糯米和小米,第二天凌晨四點就生了灶臺火,第一鍋紅糖桂花粥熬好時,天剛蒙蒙亮。巷尾晨練的張大爺路過,聞到香味停下腳步:“陳婆,這是您的糖粥香?我可有陣子沒喝了!”陳婆盛了一碗遞過去:“張大爺,您嘗嘗,還是老味道,今天還有新熬的小米粥呢!”
張大爺喝了一口,眼睛一亮:“還是這粥暖!我之前買那速溶粥,甜得發(fā)苦,哪有您這熬的香!給我來一份老人套餐,我?guī)Щ厝ソo老伴也嘗嘗!”
不一會兒,巷尾的街坊就圍了過來,帶娃的李嫂要了份寶媽套餐,趕去上班的小王買了份快捷套餐,陳婆忙得額頭冒了汗,手里的銅勺子卻越揮越利索,臉上的皺紋也舒展開了。
三、老灶重燃火,反轉破詭計
第二天中午,陳婆的糖粥鋪前擺著三個冒熱氣的瓦鍋,旁邊的竹籃里放著保溫飯盒和紙碗,林晚星幫陳婆寫了塊木牌:“柳氏加盟·陳記老糖粥,新粥試吃,買套餐送自制咸菜1小碟,帶自家碗盛粥減兩文”。剛擺好,就圍滿了人,連之前去買速溶粥的街坊都回來了。
“陳婆,給我來碗香菇瘦肉粥,要熱的!”“我要兩份寶媽套餐,打包帶走!”“幫我盛一碗紅糖粥,用我自己的碗!”
陳婆正忙著盛粥,忽然聽到巷口傳來趙磊的聲音:“大家別買!陳婆的粥是咸的!我昨天買了一碗紅糖粥,喝著全是鹽味,肯定是她年紀大了忘放糖,還敢拿出來賣!”
街坊們停下手里的動作,疑惑地看著陳婆。陳婆急得臉都紅了:“不是的!我的紅糖粥都是按老方子熬的,怎么會有鹽味?”
趙磊手里舉著個紙碗,里面裝著半碗粥,沖街坊們喊道:“大家看!這就是我昨天從她這買的紅糖粥,你們嘗嘗,是不是咸的!”說著就要把粥遞給旁邊的孩子。
林晚星上前一步攔住他:“趙磊,別裝了。昨天你往陳婆的糖粥里加鹽、往灶眼里塞濕柴的時候,巷尾的王大叔都看見了——他早上起來喂貓,正好撞見你在鋪門口鬼鬼祟祟,而且我們已經(jīng)把你散布謠言的事告訴了官府,官差馬上就到!”
趙磊的臉瞬間白了,他還想狡辯,就見王大叔從人群里走出來:“我親眼看見你往陳婆的瓦鍋里撒東西,還往灶眼里塞濕柴,你別想賴!”街坊們也紛紛幫腔:“我剛喝了陳婆的粥,甜得正好,哪有鹽味!”“你那速溶粥一股子香精味,我們才不喝!”“陳婆的粥熬了三十年,我們信得過!”
這時,幾個官差快步走來,趙磊腿一軟,被帶走時還不忘瞪了陳婆一眼。
系統(tǒng)光屏亮起【終極劇情反轉·老灶傳承】
【加盟成果:陳記糖粥鋪試營業(yè)兩天,每天賣出兩百多碗粥、六十多份套餐,早上和傍晚都得排隊。巷尾的餐館還來訂了三十碗香菇瘦肉粥,當作早餐配給員工;附近的幼兒園也訂了二十碗蓮子百合小米粥,給孩子當下午的點心】
【陳婆的轉變:她不再坐在門檻上嘆氣,每天凌晨三點就起來泡米、生火,還學會了用保溫飯盒和紙碗裝粥,在每個碗上貼個小標簽,寫著“熱粥小心燙”。她把老灶臺擦得锃亮,灶臺上擺著街坊送的鮮花,常對來喝粥的人說:“熬粥就像過日子,得有耐心,火候到了,粥才香。以前我以為大家只圖快,現(xiàn)在才知道,暖肚子的老味道,從來都有人等”】
【意外之喜:巷尾的雜貨店老板見陳婆的糖粥鋪火了,主動留了個貨架,讓陳婆把熬好的粥裝在保溫桶里放在店里,街坊隨時都能買;陳婆還收了個喜歡熬粥的小姑娘當徒弟,教她泡米、控火、調(diào)甜度,讓夫妻傳承的熬粥手藝有了新希望】
傍晚時分,巷尾的路燈亮了,陳婆正給一個小朋友盛蓮子百合小米粥,小朋友捧著保溫飯盒,甜甜地說:“陳婆婆,您的粥比媽媽沖的好喝!”陳婆笑著摸了摸孩子的頭,銅勺子在瓦鍋里輕輕攪動,清甜的米香順著晚風飄遠。林晚星看著腕間的“酪”字印記,對蘇晴說:“不管是街頭的燒餅,還是巷尾的糖粥,柳氏食道的核心從來不是多快的速度,而是‘用心’二字。只要守住老手藝、用真心熬每一碗吃食,老灶臺就永遠有煙火氣,老味道也永遠能暖透人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