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米酪(柳氏原譜):
-基礎酪底:頭茬新麥粉60g(去麩皮,磨成細粉)、鮮牛奶480ml(本地牧場,乳糖含量4。6%)、荊條蜜30ml,發(fā)酵2小時至微稠。
-配料:清明前白槐米20g(蜜漬七日:槐米20g+荊條蜜30ml+甘草水10ml)、鮮槐花5g(取花瓣,去花萼)。
-關鍵步驟:用銀勺按"順時針攪三十圈,逆時針攪二十圈"的節(jié)奏攪拌,直至酪體泛起淡紫光暈,表面撒鮮槐花,不蒸不煮,自然凝固。
林晚星按配方調制時,系統(tǒng)光屏的虛影框里,1944年的柳氏正用同樣的銀勺攪動銅鍋,動作與林晚星的分毫不差。當最后圈攪拌完成時,虛影里的柳氏突然抬了頭,像是透過時光看見了案上的銅鍋,嘴角的笑意漸漸擴大,與林晚星的笑容重疊在一起。
三、舊勺新酪遇,味覺記憶解舊緣
"這銀勺的攪法。。。。。。"白女士突然湊過來,看著林晚星的動作,"我祖父日記里畫過類似的圖,只是圈數記反了,說是順時針二十,逆時針三十,難怪他做的槐米酪總帶點苦味。"林晚星的系統(tǒng)光屏瞬間彈出【偽譜對比】:【白祖父記載的圈數有誤,實為故意為之——1944年他曾受"譜爺"殘余勢力威脅,怕槐米酪的真味流傳,故在日記里留下錯誤信息】。
林晚星舀起勺剛做好的槐米酪,遞到白女士面前:"嘗嘗?按柳氏真譜做的,用的是你祖父留下的銀勺。"酪體在晨光里泛著淡紫的光,槐米的清苦與蜜的甜在舌尖交融,沒有絲毫澀味。白女士的眼淚突然掉了下來,滴在酪里,與淡紫的光暈融成一片:"是這個味道。。。。。。我奶奶說,當年柳氏做的槐米酪,苦里帶著甜,像日子一樣。"
這時,沈硯之拄著拐杖走進來,手里提著個藍布包,包著個青花小罐。"我在老宅的梁上找到這個。"他打開小罐,里面裝著半罐槐米蜜,蜜液上浮著層淡淡的白膜,"罐底有行小字,寫著文舟贈柳氏,槐米蜜,1944年清明。"
林晚星的系統(tǒng)光屏突然亮起【味覺記憶同步】:【正在載入沈文舟1944年送槐米時的味覺記憶。。。。。。同步成功】。剎那間,林晚星的腦海里涌入股溫暖的感覺:沈文舟提著小罐站在酪鋪門口,柳氏接過罐時的笑容,槐米蜜在罐里晃出的波紋,甚至能"聞"到他衣角沾著的西山泥土香。
"原來如此。"林晚星恍然大悟,"柳氏當年等的人是沈文舟,他送的槐米蜜,是做槐米酪的關鍵。"系統(tǒng)光屏同步顯示【真相補全:1944年清明,沈文舟從西山回來,本想留在酪鋪幫柳氏,卻因戰(zhàn)事再起被迫離開,柳氏因此擱置了槐米酪的復原】。
四、酪香滿新枝,系統(tǒng)歸真映傳承
暮色漫上來時,西市街的街坊都圍了過來。林晚星把做好的槐米酪盛進青瓷碗,碗沿擺著白女士帶來的銀勺,案上的真陶甕泛著溫潤的光,甕壁"槐花酪"的簡筆畫與碗里的酪體漸漸重合,像是幅活過來的畫。
"這碗酪,該叫續(xù)春酪。"沈思酪用全息相機拍著案上的景象,影像里1944年的柳氏正用銀勺攪酪,與現(xiàn)實里林晚星的動作漸漸重疊。林晚星看著影像,腕上的"酪"字印記最后閃了閃,化作點點金光融進陶甕——甕壁的酪譜突然變得鮮活,每個簡筆畫里的食材都像是在動,麥浪在翻,槐花在開,松仁在滾。
系統(tǒng)光屏緩緩鋪開,上面只有一行字:【傳承不是復刻過去,是讓味道帶著人心,繼續(xù)生長】。字跡漸漸淡去,光屏化作道暖光鉆進林晚星的眉心,這次沒有消失,而是像顆種子,在她的意識里扎了根。
蘇硯往銅鍋里續(xù)了勺新麥粉,磨盤轉動的"咕嚕"聲里,混著窗外孩子們的笑鬧聲,還有遠處傳來的槐花香——像1944年的春天,又像2024年的春天,分不清哪個是記憶,哪個是現(xiàn)在。
林晚星翻開新酪譜,在"槐米酪"的配方旁寫下:"1944年的槐米,落在了2024年的碗里,味里藏著的,從來都是人心。"案上的銀勺靜靜躺著,勺底的槐米蜜漬在燈光下閃著光,像柳氏當年眼里的期待,又像沈文舟未說出口的那句"我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