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板栗60g(去殼去皮,蒸熟后搗成泥)
-柳氏菌種4g(保持酪體基礎風味)
-紅糖25g(本地老紅糖,敲成小塊)
-桂花蜜10ml(本地蜂農直供,提香)
-熟芝麻5g(炒熟,裝飾用)
-關鍵步驟:
1。鮮牛奶倒入土灶臺的鐵鍋,用柴火加熱至50c,加入菌種,用木勺順時針攪12圈,靜置25分鐘讓其初步發(fā)酵;
2。泡好的核桃放入石臼,搗成泥狀,和板栗泥一起倒入牛奶中,攪拌均勻;
3。加入紅糖,轉小火慢熬20分鐘,期間每隔4分鐘攪1圈,防止糊底;
4。熬好的酪體倒入粗瓷碗,淋上桂花蜜,撒上熟芝麻,放在灶臺邊的陰涼處再發(fā)酵1。5小時;
5。成品特點:酪體呈淺棕色,帶著核桃的香和板栗的醇厚,甜而不膩,飽腹感強,適合山民勞作時加餐或作為早餐食用。
(二)山棗酪糕·耐放款
-適配場景:望溪鎮(zhèn)山貨市集售賣、貨郎外出攜帶
-基礎原料:
-原味酪體300g(用鮮牛奶800ml+菌種5g發(fā)酵,過濾后取濃稠部分)
-山棗醬40g(張婆婆自制,無添加)
-低筋面粉100g(增加糕體韌性)
-雞蛋2個(打散,增加黏性)
-白糖15g(調味)
-食用油15ml(刷模具用)
-葡萄干15g(洗凈,裝飾用)
-關鍵步驟:
1。原味酪體中加入山棗醬、低筋面粉、雞蛋液、白糖,攪拌成無顆粒的面糊,醒發(fā)20分鐘;
2。模具內壁刷上食用油,倒入面糊,表面撒上葡萄干;
3。土灶臺的蒸屜上汽后,放入模具,用柴火蒸35分鐘;
4。取出后放涼至室溫,切成邊長約5cm的正方形小塊,用油紙包裹好;
5。成品特點:口感扎實,帶著山棗的酸甜和酪體的香,耐存放,貨郎外出或街坊趕集時都能吃,是望溪鎮(zhèn)專屬的“便攜酪糕”。
(三)雜糧山菌酪·咸香款
-適配場景:望溪鎮(zhèn)農戶晚餐、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