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聽,覺得甚好,既不得罪菩薩,又守了規(guī)矩,還能讓寶貝女兒和著名高僧一起聽聽,可謂兩全其美。
于是,觀世音菩薩被請入麟德殿。殿內聽眾寥寥,除了李世民、李澄曦、幾位重臣,便只有特意被召來的玄奘法師等幾位有度牒的高僧。
觀音菩薩心中郁悶,卻也不好發(fā)作,只得按流程,現出法寶,錦襕袈裟、九環(huán)錫杖,宣講大乘三藏真經之妙用,可度亡者超脫,解冤釋結,延壽長生。
眾臣聽得嘖嘖稱奇。玄奘法師更是目光灼灼,心生無限向往。
就在李世民即將被說動,考慮是否要特例舉辦水陸法會時,昭蓮公主李澄曦忽然開口了,聲音清越動聽:
“菩薩所言佛法,果然精妙絕倫,令人神往。”她先捧了一句,隨即話鋒一轉,“然,晚輩有一事不明,還請菩薩解惑。”
觀音菩薩:“公主請講?!?/p>
李澄曦:“菩薩言,此經可度亡者超脫。然我大唐,以孝治天下。超度亡親,乃人子本分,為何定要借由西天經文,而非自身誠心?若心誠,誦我中原固有之《孝經》、《道德經》,乃至心中默念,是否亦可感應?若心不誠,縱有真經萬卷,恐亦無用吧?”
“菩薩又言,可解冤釋結。然世間冤屈,首重律法公正,官吏清明。若律法不公,官吏貪腐,縱日日誦經,冤屈可解否?”
“延壽長生更是玄妙。然我聽聞,西方佛祖亦涅盤,可見長生終是虛妄。反不如古時神農嘗百草,黃帝研醫(yī)理,扁鵲華佗救死扶傷,以醫(yī)藥延人壽數,更為實在?!?/p>
她句句在理,緊扣“務實”二字,將佛法的作用局限在“輔助心性”層面。
殿內重臣紛紛點頭,覺得公主殿下所言極是。
李世民也沉吟:“澄曦所言,不無道理…”
玄奘法師則微微蹙眉,陷入沉思。
觀音菩薩被問得一時語塞,她總不能說“你們中原的經不行,就得用我們西方的經”吧?那吃相也太難看了。
李澄曦見狀,又笑道:“當然,菩薩好意,我大唐心領。這大乘佛法能度亡者,總是好事一樁。父皇,不如這樣,可特許玄奘法師率一支官方使團,西行取經。一來顯我大唐海納百川之胸襟,二來也可沿途記錄西域各國風土人情、地理水文,于我朝開拓西域大有裨益!此乃利國利民之壯舉!至于經文取回后,如何翻譯、傳播、研究,則需由宗教事務監(jiān)統(tǒng)籌安排,遵循國法,循序漸進,以免驚擾民生,陛下以為如何?”
她巧妙地將“取經”一事,從單純的宗教行為,包裝成了帶有政治、外交、勘探目的的官方使團行動!并且將后續(xù)的傳播權,牢牢抓在了朝廷手中!
李世民大喜:“善!大善!便依澄曦所言!玄奘法師,朕便欽命你為西行取經使,組建使團,前往西天求取真經!沿途需詳記各國情報,繪制輿圖,歸來報效朝廷!”
玄奘法師雖覺與初衷略有出入,但能西行取經,已是天大喜訊,連忙叩首謝恩:“貧僧領旨!定不辜負陛下與公主厚望!”
觀音菩薩張了張嘴,最終化作一聲佛號:“阿彌陀佛…陛下圣明。”她還能說什么?目的算是達到了,但整個過程完全被那位昭蓮公主牽著鼻子走!取經變成了官方任務,傳播受到嚴格控制,這佛法東傳的效果,恐怕要大打折扣了。
她深深看了一眼那位氣度雍容、笑靨如花的昭蓮公主李澄曦,心中莫名升起一絲警惕與不安。此女絕非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