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八戒、沙僧大驚,急忙追趕,卻哪見蹤影?
唐僧被風(fēng)卷至一處清幽之地,名為木仙庵。庵內(nèi)并無佛像,反有松、柏、檜、竹、杏等樹木蔥郁,靈氣盎然。
幾位老者現(xiàn)身,自稱十八公(松樹精)、孤直公(柏樹精)、凌空子(檜樹精)、拂云叟(竹精),個個鶴發(fā)童顏,舉止文雅。
他們并未加害唐僧,反而彬彬有禮,邀他品茗論詩,談玄說道。
唐僧見其言語清雅,不似惡妖,便也放下戒備,與之吟詩唱和,探討佛理禪機(jī),氣氛竟十分融洽。
隨后,一杏仙(杏樹精)現(xiàn)身,嬌艷嫵媚,對唐僧暗送秋波,言語間多有愛慕之意,甚至婉言勸其留下,結(jié)為道侶。
唐僧此刻卻心如止水,合十婉拒:“阿彌陀佛。貧僧乃出家之人,志在西行,不敢留戀紅塵。仙子美意,貧僧心領(lǐng)?!?/p>
杏仙再三勸說,唐僧只是不從,佛心堅定。
李澄曦在這聽了現(xiàn)場版的何必西天萬里行,不得不說,表演十分好看,滿分。
悟空、八戒、沙僧尋至木仙庵,見師父安然無恙,正與一群樹妖“開詩會”,哭笑不得。
悟空恐夜長夢多,現(xiàn)出身形喝道:“呔!你們這些樹精,竟敢擄我?guī)煾?!吃俺老孫一棒!”
眾樹精見悟空兇惡,嚇得魂飛魄散,連忙告罪:“大圣息怒!我等并無惡意,只是仰慕圣僧佛法,請來一敘,絕無加害之心!”
唐僧亦為它們求情:“悟空,它們確實未曾害我,只是論道而已,放它們?nèi)グ伞!?/p>
悟空這才收棒。
眾樹精感激涕零,十八公道:“為謝圣僧求情與大圣不殺之恩,我等愿為諸位開辟西行之路!”說罷,與其余樹精各施法力,但見嶺上荊棘紛紛讓道,露出一條平坦大路來!
師徒謝過,繼續(xù)西行。
西行隊伍離了荊棘嶺,行至朱紫國。但見城郭壯麗,市井繁華,然王宮之上卻似籠罩著一層愁云。
入城倒換關(guān)文,聽聞國王久病不愈,張掛皇榜求醫(yī)。
孫悟空玩心大起,使個神通,暗中揭了皇榜。
至皇宮,見國王面容憔悴,氣息羸弱。
悟空故弄玄虛,使出懸絲診脈的手段,三根毫毛變作金線,系于國王腕上,隔著帷幔診視。
片刻后,悟空道:“陛下之病,乃驚恐憂思,傷及肝脾。又因端午佳節(jié),食糯米粽子,難以克化,積滯于內(nèi),日久成疾。名為‘雙鳥離群’之癥?!?/p>
國王與群臣聞言大驚,皆稱神妙。
悟空命八戒去尋無根水,沙僧準(zhǔn)備藥餌。
他自家卻拔根毫毛,變作許多藥料,與那鍋底灰、龍涎等物,和了無根水,制成三粒“烏金丹”。
國王依言服下,不久腹中雷鳴,瀉下許多積滯穢物,頓覺神清氣爽,病體漸愈!
國王大喜,設(shè)宴款待,方道出病因:三年前端午,麒麟山獬豸洞的妖怪賽太歲,擄走了他的愛妻金圣宮娘娘。他因此受驚,又思念成疾,端午粽子積食,遂一病不起。
為解國王相思之苦,悟空前往麒麟山降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