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螢”號艦橋內,時間仿佛失去了意義。外部是死亡星域的永恒荒蕪,內部則沉浸在一片由數據和理論構筑的洶涌海洋之中。蘇玥將自己牢牢釘在主控臺前,眼眸因過度專注而布滿血絲,指尖卻依舊在虛擬鍵盤上飛舞如蝶,速度快得幾乎帶出殘影。
凌燁深入遺跡后傳來的、關于“試煉回廊”能量迷宮和“守護幻影”哲學闡述的信息,如同投入她腦海的一顆重磅炸彈,瞬間摧毀了諸多舊有認知的壁壘,卻又在廢墟上點亮了無數通往新世界的路徑。
她不再試圖用星盟科學院那套相對保守的框架去生搬硬套。而是徹底放開思路,將以愛因斯坦-羅森橋理論、量子糾纏、超弦理論為基礎的現代物理學前沿猜想,與凌燁反饋回來的、那些源自古代“守護者”的、關于“弦歌”與“靈源共鳴”的玄奧知識,進行大膽的交叉比對與融合。
這是一個極其痛苦卻又無比興奮的過程。如同在兩條截然不同卻又隱隱平行的河流之間架設橋梁,每一步都需要極致的想象力與嚴密的邏輯驗證。
“能量并非單純粒子流…而是某種底層結構的‘振動’…共鳴是調諧自身以匹配特定振動模式…”她喃喃自語,將凌燁描述的感知轉化為數學語言,構建出全新的能量模型。
屏幕上,無數復雜的公式和模擬圖像飛快生成又破滅。她調出“星螢”號之前記錄的所有與靈源能量相關的數據——從“夜骸”的激活,到遺跡核心的脈沖,再到“深空嚎叫”的恐怖基頻,甚至包括凌燁精神力波動的一些間接測量值——將它們全部投入新構建的模型中進行分析。
“頻率…穩(wěn)定性…諧波…信息承載方式…”她捕捉著那些曾被忽略的細節(jié),眼睛越來越亮。
忽然,她猛地停下手,緊緊盯著一組剛剛計算出的、關于試煉回廊能量屏障穩(wěn)定性的數據。
“不對…不僅僅是頻率匹配!還有…相位!信息熵!甚至…觀察者效應?”她仿佛抓住了什么關鍵,雙手再次瘋狂操作起來。
她回憶起凌燁是如何“開辟”出真正通道的——不是選擇,而是調整自身狀態(tài)達到內在平衡,從而“共鳴”出新的路徑。
“能量迷宮…它不僅僅檢測頻率,它在檢測‘協調性’!檢測共鳴者自身能量場的‘有序度’和‘和諧度’!”蘇玥的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fā)顫,“所以凌燁強行突破會遭到反噬,因為那引入了‘不協調’的擾動!而當他自身趨于平衡時,反而能被系統接納!”
這個發(fā)現意義重大!它不僅印證了古代守護者“維護平衡”的理念,更從科學層面揭示了靈源能量應用的某種核心法則——它并非蠻力越強越好,而是越“精確”、越“和諧”、越能與環(huán)境達成“共振”越好!
她立刻將這一理解融入模型,重新模擬。
這一次,結果截然不同!
原本許多無法解釋的能量現象開始變得有跡可循。試煉回廊的能量結構在她眼前仿佛褪去了神秘的面紗,展現出其內在的、基于復雜振動模態(tài)與信息編碼的精密架構!
“原來是這樣…能量本身既是載體,也是信息…特定的振動模式本身就蘊含著‘指令’…”蘇玥沉醉在這前所未有的發(fā)現中,忘記了時間的流逝,忘記了身體的疲憊。
她開始嘗試逆向推導。如果靈源能量的本質是宇宙弦的特定振動,那么現代科技能否模擬或輔助這種振動?
她的思維如同脫韁的野馬,奔向一個又一個大膽的構想。
“如果…如果能制造一種場發(fā)生器,不是單純地產生能量,而是產生一個高度可控的、能夠精密調節(jié)頻率、相位、信息熵的‘合成靈源場’…是否就能模擬出共鳴者的部分效果?甚至…輔助凌燁進行更精細的操作,或者放大他的共鳴范圍?”
一個全新的設備藍圖開始在她腦海中勾勒——【靈源諧振場發(fā)生器】。它需要超導材料來維持場的穩(wěn)定性,需要量子計算核心來實時處理龐大的振動模式數據,需要一種能夠承受并轉換靈源能量的特殊晶格作為核心…
她又想到對抗“深空嚎叫”的經歷。
“那信號的恐怖在于其混亂和強制同化…如果…如果能制造一種反向場,不是硬性屏蔽,而是基于凌燁提供的基頻數據,產生一種‘負熵’場,主動‘梳理’和‘凈化’一定范圍內的混亂靈源能量…是否就能有效抵御那種意識侵蝕?”
【靈源穩(wěn)定錨】的構思隨之浮現。這更像是一個區(qū)域性的防御裝置,技術難度更高,但戰(zhàn)略價值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