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恩與杜兄一路疾行,腳下的山路愈發(fā)崎嶇,山林的蔥郁被一層厚重的蕭瑟層層覆蓋。約莫兩個時辰后,前方視野驟然開闊,一座在戰(zhàn)火中被啃噬得面目全非的村莊,如同一具破敗的尸骸,赫然橫亙在眼前。往日里該是炊煙裊裊、雞犬相聞的村落,此刻卻死寂得如同深冬的墳場——斷壁殘垣歪歪斜斜地堆疊著,燒焦的房梁像枯瘦的肋骨,斜斜搭在破壁上,有的墻體還留著猙獰的彈孔,黑黢黢的洞口像一只只空洞的眼,無聲控訴著暴行;散落的農(nóng)具銹跡斑斑,破碎的衣物沾滿血污與塵土,偶爾能瞥見幾頂沾著暗紅血漬的日軍軍帽,還有銹蝕的步槍彈殼嵌在干裂的泥土里,像極了深入骨髓的毒刺。每一處痕跡,都在無聲訴說著這里曾遭遇的慘烈浩劫,連風掠過斷墻時,都帶著嗚咽般的哀鳴。空氣中彌漫著尚未散盡的焦糊味,像凝固的絕望,還夾雜著一絲若有若無的血腥氣,風一吹,便裹挾著塵土與悲涼,撲面而來,嗆得人胸口發(fā)悶,連呼吸都帶著沉甸甸的痛感。
“這村子……是遭了小鬼子的毒手??!”杜兄跟在羅恩身后,看著眼前的慘狀,臉上的憨厚瞬間被滔天的憤怒取代,拳頭攥得咯咯作響,指關節(jié)因用力而泛白,聲音因壓抑著怒火而微微顫抖,“這些畜生!連老人孩子都不放過,好好的家園,全被他們毀成了地獄!”他說著,目光掃過墻角一具蜷縮的孩童尸體,眼眶瞬間紅了,牙齒咬得咯咯響。
羅恩沒有接話,眉頭擰成了一個深深的“川”字,目光如寒星般銳利,掃過村落的每一個角落,腳步不自覺地放緩。他此行雖為江湖要事急行,可眼前這滿目的瘡痍,這浸透著百姓血淚的慘狀,卻像一把鈍刀,在他心上狠狠割著——亂世之中,江湖紛爭尚可避,可日軍的鐵蹄踏來,山河破碎,黎民遭殃,無人能獨善其身。兩人并肩穿行在破敗的街巷中,腳下的碎石與彈殼發(fā)出“咯吱”的輕響,在死寂的村落里格外刺耳,每一步都像踩在百姓的尸骨上,沉重得讓人心頭發(fā)慌。行至一處坍塌了大半的土屋旁,斷壁殘垣下,一陣微弱的啜泣聲細若蚊蚋,卻像一根尖銳的針,刺破了周遭的死寂,清晰地鉆入兩人耳中。
“有孩子的聲音!”杜兄眼神一凜,下意識地就要往前沖,卻被羅恩猛地抬手攔住。羅恩做了個噤聲的手勢,指尖緊緊按在腰間佩劍的劍柄上,冰冷的觸感讓他心神一凝,全身炁息暗自運轉(zhuǎn),如蓄勢待發(fā)的弓——日軍說不定還在附近巡查,貿(mào)然行動只會暴露孩子,將他們推入更深的險境。他腳步放得極輕,像貓一般貼著斷墻,緩緩朝著聲音來源挪去,衣袍擦過殘垣時,連一絲聲響都未曾發(fā)出。
繞過半堵傾斜的土墻,一幅讓人心碎的畫面映入眼簾:墻根下,一對衣衫襤褸的姐弟正緊緊蜷縮在一起。姐姐約莫七八歲的模樣,身上的粗布衣裳早已被硝煙熏得發(fā)黑,破爛的衣擺下,露出的胳膊細瘦如柴,皮膚蠟黃得像枯樹皮,還帶著幾道未愈合的擦傷,滲著淡淡的血痕??伤齾s像一只護崽的母獸,死死將一個看起來只有四五歲的小男孩護在懷里,小小的身子繃得筆直,脊背微微佝僂,仿佛要用自己單薄的身軀,為弟弟擋住所有風雨。她的眼神里滿是驚恐,卻透著一股倔強的韌勁,像寒風中頑強生長的野草。那小男孩同樣面黃肌瘦,頭發(fā)枯黃雜亂得像一團野草,額角還貼著一塊臟兮兮的破布,顯然受了傷。他一雙大眼睛里蓄滿了淚水,長長的睫毛濕漉漉地耷拉著,緊緊攥著姐姐的衣角,小拳頭攥得發(fā)白,小嘴抿得緊緊的,強忍著哭聲,只偶爾發(fā)出一兩聲壓抑的啜泣,肩膀還在微微顫抖,像受驚的小獸。
羅恩看著這對在戰(zhàn)火中孤苦無依的孩子,心中涌起一陣尖銳的酸澀——這亂世,最苦的從來都是手無寸鐵的平民,尤其是這些懵懂的孩子。日軍的槍炮下,他們連躲藏都要小心翼翼,像螻蟻般在夾縫中掙扎求生,連一頓飽飯、一個安穩(wěn)的擁抱,都成了奢望。他放緩語氣,盡量讓自己的聲音溫和得像春日的風,緩緩蹲下身,與姐弟倆平視,眼底的冷冽被溫柔取代:“別怕,我們是中國人,是來打鬼子的,不會傷害你們?!?/p>
姐姐聽到“打鬼子”三個字,身子明顯一顫,將弟弟護得更緊了,腦袋微微抬起,一雙大眼睛里滿是戒備與試探,像受驚的小鹿般打量著眼前這兩個陌生的大人——一個身著玄色勁裝,腰間佩劍泛著冷光,氣質(zhì)沉穩(wěn)卻帶著凜然正氣;一個穿著粗布短打,滿身泥土,臉上卻寫滿了對鬼子的痛恨,兩人身上都沒有日軍那令人作嘔的汽油味與血腥味。
羅恩見狀,從懷中取出一個油紙包,指尖輕輕摩挲著油紙的紋路,小心翼翼地打開——里面是幾塊用油紙仔細包裹的麥餅,還帶著一絲淡淡的余溫,這是出發(fā)前左若童特意為他準備的干糧,他一直舍不得多吃。他又從水囊里倒出一碗清水,碗沿輕輕碰了碰,確認水溫適宜后,雙手捧著,緩緩遞向姐弟倆,聲音柔得像棉花:“來,餓了吧?先吃點東西,喝點水,補充點力氣?!?/p>
姐姐盯著麥餅,喉嚨不自覺地滾動了一下,干癟的肚子發(fā)出“咕咕”的輕響,顯然已是饑腸轆轆??伤难凵褚琅f猶豫——這些日子,她見過太多戴著“友善”面具的壞人,有的假意給食物,轉(zhuǎn)頭就把孩子賣給日軍;有的嘴上說著幫忙,卻趁亂搶走了僅剩的財物。她緊緊抿著唇,不敢伸手。一旁的杜兄看在眼里,忍不住紅了眼眶,聲音放得更柔,甚至刻意放低了姿態(tài):“小姑娘,你放心,我家前輩是江湖上有名的俠義之士,上次在青州城外,還救過我們好幾個百姓呢!他最見不得鬼子欺負人,快拿著吧,你看你弟弟,嘴唇都干得裂了小口子?!?/p>
許是杜兄憨厚的語氣,又或是“打鬼子”三個字讓她生出了一絲信任,再或是弟弟那雙渴望的大眼睛讓她無法再猶豫,姐姐遲疑了一下,終于緩緩伸出顫抖的小手——那雙手布滿了細小的傷口與老繭,顯然早已習慣了勞作與躲藏。她接過麥餅和水碗時,指尖還在微微發(fā)抖,聲音細若蚊蚋,卻帶著一絲哽咽:“謝……謝謝大人。”說完,她先用袖子擦了擦碗沿,才把麥餅掰成一小塊,小心翼翼地遞到弟弟嘴邊,看著弟弟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嘴角沾了碎屑也毫不在意,她才自己拿起一小塊,小口小口地啃著,眼睛卻依舊警惕地盯著羅恩和杜兄,像一只隨時準備逃跑的小獸,生怕這片刻的溫暖會突然消失。
羅恩看著姐弟倆虛弱不堪的模樣,心中不忍,悄悄運轉(zhuǎn)體內(nèi)炁息,凝聚出一絲溫和的生命能量——這是他修行二十余年的內(nèi)勁,溫潤醇厚,最能滋養(yǎng)枯槁的身體。他指尖輕輕一彈,那絲能量便如同無形的暖流,悄無聲息地鉆入姐弟倆體內(nèi),順著他們枯竭的經(jīng)脈緩緩流淌,像春雨滋潤干涸的土地。片刻后,姐弟倆原本蒼白的臉上,漸漸泛起一絲淡淡的血色,眼神也明亮了些許,連呼吸都變得平穩(wěn)了不少,徐翔啃麥餅的動作,也比之前有力了些。
姐姐似乎察覺到了身體的變化,啃麥餅的動作頓了頓,抬起頭看向羅恩,眼神里的戒備少了幾分,多了一絲真切的感激。她咽下口中的食物,用臟兮兮的袖子擦了擦嘴角,小聲說道:“謝謝……謝謝大人。我叫徐茹,這是我弟弟……他叫徐翔。我們的爹娘……昨天……昨天被鬼子用槍打死了……”說到“爹娘”二字,她的聲音瞬間哽咽,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砸落在手背上,濺起細小的水花。
“徐翔?”羅恩聽到這個名字,目光微微一動,心中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漣漪。他看向那個正低頭啃著麥餅、嘴角沾著碎屑的幼童——這便是日后在江湖中嶄露頭角,憑著一股不服輸?shù)捻g勁與奇遇,闖出一片天地的徐翔?沒想到竟會在這樣的亂世絕境中,遇到幼年時的他,還親眼見他承受這般錐心的喪親之痛。
他沒有點破這層跨越時光的淵源,只是溫和地拍了拍徐茹的肩膀,掌心的溫度透過粗布衣裳傳遞過去,柔聲道:“好孩子,別哭。爹娘不在了,更要好好活著,把身體養(yǎng)壯實了,以后長大了,親手把鬼子趕出咱們的家,為爹娘報仇?!闭f著,他又伸出手,輕輕摸了摸徐翔的頭,指尖拂過他枯黃的頭發(fā),輕聲道:“徐翔,慢點吃,別噎著。以后要聽姐姐的話,做個勇敢的小男子漢,好不好?”
徐翔抬起頭,嘴里還塞滿了麥餅,臉頰鼓鼓的,像只偷食的小松鼠,含糊地“嗯”了一聲,大眼睛里閃爍著懵懂的光。他看著羅恩,似乎被這溫和的語氣打動,小手試探性地拉了拉羅恩的衣角,指尖輕輕碰了碰他玄色勁裝的布料,像是在確認這份溫暖是否真實。
羅恩站起身,目光掃過四周,耳尖敏銳地捕捉到遠處傳來的腳步聲——沉重、雜亂,還夾雜著日軍特有的皮鞋碾過地面的聲響。他心中一凜,已有了決斷。他對杜兄道:“這附近三里外有個未被鬼子波及的村落,我之前路過時留意過,村里有位獨居的老農(nóng)。你在此處照看姐弟倆,躲在斷墻后別出聲,若是有鬼子靠近,就用地行術帶著孩子躲進地下。我去把老農(nóng)找來,順便看看那股鬼子的動向,若有機會,正好替百姓除了這禍害!”
杜兄連忙點頭,眼神瞬間變得銳利,像蓄勢待發(fā)的獵手:“前輩放心!我定看好孩子,要是鬼子敢來,我就用地行術把他們拖進土里,讓他們有來無回!”
羅恩轉(zhuǎn)身,身形如獵豹般竄出,衣袍在風中劃出一道利落的弧線,幾個起落便消失在村落盡頭。他先是繞到村落外圍的一片矮樹叢后,探頭望去——果然看到一小隊日軍正扛著槍巡查,約莫五人,腰間都掛著閃著寒光的刺刀,為首的日軍嘴里叼著煙,正隨意踢著路邊一具百姓的尸體,嘴里說著刺耳的日語,語氣里滿是囂張與殘忍。其余幾個日軍也跟著哄笑,時不時用槍托砸著斷墻,像是在享受這種毀滅的快感。
羅恩眼中寒光一閃,周身的氣息瞬間變得凜冽如冰。他緩緩抽出腰間佩劍,劍光出鞘的瞬間,一道冷冽的寒光劃破空氣,像一道閃電撕裂陰霾。他身影如鬼魅般飄出矮樹叢,腳步踏在地面上,竟未發(fā)出一絲聲響。為首的日軍剛察覺到身后有動靜,還沒來得及回頭,劍光已至——“噗”的一聲輕響,鮮血噴涌而出,他的頭顱滾落在地,眼睛還保持著驚恐的神色。
其余日軍見狀,頓時驚呼起來,慌亂地舉槍,可他們的動作在羅恩眼中慢得像蝸牛。羅恩腳步一錯,避開慌亂的槍口,劍光如流星般穿梭,“唰唰唰”幾聲,寒光閃過,日軍的慘叫聲還沒來得及出口,便已倒在血泊中。不過瞬息之間,五具日軍尸體接連倒地,連一聲槍響都沒發(fā)出,只有鮮血染紅了腳下的泥土,與百姓的血混在一起,觸目驚心。
解決完日軍,羅恩才快步趕往附近的村落。他找到那位面容和善的老農(nóng)時,老人正坐在門檻上搓草繩,身上的粗布衣裳打滿了補丁,卻洗得干干凈凈。老農(nóng)聽聞姐弟倆的遭遇,又得知羅恩殺了巡查的鬼子,渾濁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猛地站起身,連草繩都顧不上收拾,激動地說:“恩人!您是百姓的恩人!這兩個孩子,我來養(yǎng)!就算我自己餓肚子,也絕不會讓他們受委屈!”
羅恩帶著老農(nóng)回到破村,從懷中取出一錠沉甸甸的銀子——這是他此行的盤纏,也是左若童給他應急用的。他將銀子遞給老農(nóng),語氣鄭重地叮囑:“老丈,這對姐弟孤苦無依,便托付給您了。這些銀子,您先用著,買些糧食和衣物,給孩子治治身上的傷。若是日后能找到他們的其他親人,再好不過;若是找不到,也請您多費心照料,讓他們能平安長大,將來做個能保家衛(wèi)國的中國人?!?/p>
老農(nóng)接過銀子,雙手顫抖得厲害,指腹反復摩挲著銀錠,渾濁的眼睛里泛起淚光,他對著羅恩深深鞠了一躬,腰彎得像一張弓:“大人您是大英雄!您放心!我就算拼了這把老骨頭,也會護著這兩個孩子,教他們讀書識字,教他們記住鬼子的仇!”
徐茹看著羅恩,眼中滿是不舍,她拉著弟弟的手,用力攥了攥,然后對著羅恩深深鞠了一躬,小小的身子彎得筆直:“謝謝大人!謝謝大人為爹娘報仇!我們長大了,也要像大人一樣,拿起槍,殺鬼子!”
徐翔似懂非懂地看著姐姐,也跟著彎了彎腰,小手緊緊攥著姐姐的衣角,大眼睛望著羅恩,像是要把這張溫和的臉刻進心里。
羅恩摸了摸徐翔的頭,又拍了拍徐茹的肩膀,輕聲道:“好好活下去,好好長大。記住,中國人的骨頭從來都是硬的,從來不怕鬼子。只要我們擰成一股繩,總有一天,能把他們徹底趕出我們的土地,讓百姓過上太平日子。”說完,他又對著老農(nóng)拱了拱手,便與杜兄轉(zhuǎn)身,再次踏上征程。
夕陽西下,橙紅色的余暉灑在大地上,將兩人的身影拉得很長很長。他們的腳步堅定,背影在余暉中愈發(fā)挺拔。那座破敗的村落里,老農(nóng)正牽著徐茹和徐翔的手,一步一步朝著安全的村落走去;徐翔回頭望了一眼羅恩離去的方向,小手緊緊攥著,像是在心里許下了一個關于“勇敢”與“守護”的承諾。而羅恩并不知道,今日這救孤殺寇的善舉,不僅在幼年徐翔心中種下了俠義與愛國的種子,更在日后的江湖與抗戰(zhàn)場面上,悄然織就了一段跨越歲月的傳奇緣分——當多年后的徐翔手持利刃,沖鋒在抗敵前線時,總會想起那個亂世里,給過他一口熱飯、一句鼓勵的玄衣大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