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衛(wèi)長向王副將要來了三十名軍兵,相繼被安排在了護國府的西院暗哨,以防有人來劫牢。
大嫂和二嫂準備著去往吳越國的行當,聽到府里有軍兵進來,頗有不安,來問三弟媳情況。
宋九不想家里人擔憂,并沒有將自己的憂慮告訴他們,只說今日過后,南郡能得以太平,正好那個時候她們妯娌二人從吳越國回來,生活能回歸正軌。
楊冬花仍舊放心不下,問道:“先前三弟媳說給我安排的十多名府衛(wèi),眼瞅著府上府衛(wèi)并不多了,這樣怕是不妥,要不別要那么多的府衛(wèi)跟著了。”
宋九擺手,她跟她家夫君商量好的,定會在傍晚前解決好一切回來,再說城外二十里還留有二十幾名府衛(wèi)在,足夠護送大嫂和二嫂出遠門了。
楊冬花見三弟媳并沒不妥,放下心來,這就回去收拾,趕上今夜離開的船。
宋九入了書房,她總有些心神不寧,今日會有變故,但愿一切如她所安排的順利。
申時,王守來匆匆趕回,一回府便來了書房見宋九。
“小的去了一趟城郊,官道上有血跡,有官兵在處理尸體,那兒定是王爺與人交手的地方,瞧著對方損失不少,那些尸體一看就知是北地人,眼下不知他們的下落,只看到一處記號?!?/p>
王守來將那記號畫了下來,宋九見了,便知是她家夫君留下的。
“他們去楊家祖地了,看來左相府安排的人不少,那些死士也是難纏,那名小幕僚并沒有死。”
此人不死,左相府的死士便有了首領,她夫君也是看到了這一點,才一路追去楊家祖地的吧。
雖是計劃之外了,不過看這樣子,她家夫君是有勝算的。
她夫君不能及時趕回來,她得守好護國府,尤其是西院的牢房。
申時一刻,城西街頭的一處大客棧突然起火,里頭不少賓客被困,巡邏的鎮(zhèn)南軍不得不停下腳步,與百姓一起救火。
申時二刻,城南街頭最知名的酒樓起了火,倉庫里還存有不少任家的好酒,更是助燃了火勢,挨著的院落遭了殃,百姓奔走相告。
申時三刻,城東百姓居民院起火,連著一片皆是富人區(qū),但火勢極猛,各院下人幫著救火仍舊不及,匆匆快報上官府,連著守城兵都減了三之有二,街頭巡邏更是停滯。
而城東的火勢隔著護國府才兩條街。
大白日的突然各自起火,不是天干物燥,而是人為。
即使知道是人為,城中官員也沒有辦法,官府能派出救火的人有限,便求到了守城的王副將面前。
做為鎮(zhèn)南軍的副將,一向以百姓為重,王副將沒了辦法,派親兵去了護國府討要先前給的三十名軍兵。
那會兒宋九還在書房里與王守來說事,那邊人就來了。
才送來的三十名軍兵,剛給他們發(fā)配了兵器,定了哨崗,轉眼又要要走,宋九臉色有些不好看。
她先前還只是猜測著張清和會不會放棄楊二公子而救楊大公子,如今算是得到了證實,不然街頭不會突然起火,也不會剛剛好在這幾處起火。
因為張清和知道鎮(zhèn)南軍巡視的路線。
宋九是自責的,她有聽人心聲的能力,卻沒有行軍打仗的經(jīng)驗,還是忽略了張清和會轉而救楊大公子的可能。
宋九看向王守來,問道:“先前你去城郊看到那些尸體,里頭可有府衛(wèi)的尸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