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脈樞紐的石牌坊下,早就擠滿了人。
十二脈的弟子們舉著彩色的布條,上面寫著“歡迎回家”“陰陽平衡”,看到念安四人的身影,立刻歡呼起來。穿天機(jī)閣脈服的小弟子捧著剛印好的《新風(fēng)水術(shù)》,擠到最前面;山鬼脈的阿綠姑娘提著竹籃,里面裝著剛采的靈草,說是能補(bǔ)靈脈;連雪原脈的年輕弟子,都特意從雪山帶來了冰釀,用保溫的獸皮裹著,還冒著寒氣。
“念安小師叔!你們可算回來了!”小弟子舉著書,眼睛亮晶晶的,“我們把您之前說的‘陰陽平衡’記下來了,就是不知道寫得對不對,您快看看!”
念安接過書,翻開一看,里面不僅有文字,還畫了很多小插畫——太極圖的畫法、陰陽氣的流動方向,甚至還有她在歸墟引脈氣的樣子,雖然畫得稚嫩,卻滿是認(rèn)真。她笑著摸了摸小弟子的頭:“寫得很好,比我第一次記筆記強(qiáng)多了,就是這里——陰陽氣不是‘分’開流,是‘纏’著流,像兩根繩子擰在一起,你改改,下次印書就用你的版本。”
小弟子高興得蹦起來,抱著書跑回去跟同伴分享。鬼手看著這熱鬧的場面,忍不住咧嘴笑:“娘的!還是樞紐熱鬧,比歸墟那黑黢黢的地方強(qiáng)百倍!老鬼的煞氣臂都覺得舒服多了!”
眾人說說笑笑往樞紐里走,剛到中央石柱前,念安就停下了腳步——石柱上的金龍紋路,比他們離開時(shí)更亮了,紋路里隱約映著兩道淡影,是林九玄和蘇清瑤,正對著他們輕輕笑,像在說“歡迎回來”。
“九玄哥哥,清瑤姐姐,我們做到了?!蹦畎草p聲說,掌心的通脈玉碎片泛著暖光,與石柱的光呼應(yīng)。
接下來的三天,念安幾乎都待在之前編書的石桌前。桌上擺著《新風(fēng)水術(shù)》的手稿,旁邊放著通脈玉碎片和冰晶鏡的碎片,她一筆一畫地補(bǔ)充“陰陽共存篇”,字跡比以前更沉穩(wěn),每一句話都反復(fù)斟酌:
“風(fēng)水衛(wèi)的使命,從不是‘守護(hù)龍脈,消滅歸墟’——龍脈是九州的‘陽’,歸墟是九州的‘陰’,陰陽本就共生,消滅一方,另一方也會失衡。我們要做的,是像調(diào)理身體一樣,讓陽不燥,陰不寒,互相托著,互相滋養(yǎng),這才是‘守護(hù)’的真正含義。”
她還在后面加了段“實(shí)戰(zhàn)筆記”,寫了歸墟本源的教訓(xùn):“不要因?yàn)槟骋环綍簳r(shí)失衡,就認(rèn)定它是‘?dāng)橙恕驹幢臼菤w墟的守護(hù)者,只因沉睡太久忘了平衡,才變得兇戾。我們用太極圖引它回歸本源,不是打敗它,是幫它找回初心。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先聽、再看、再做,別讓‘急’蓋過了‘穩(wěn)’?!?/p>
寫累了,她就摸一摸旁邊的冰晶鏡碎片,想起王雪姬說“清瑤以前總在筆記里畫小笑臉”,便也在段落末尾畫了個小小的火苗笑臉,像蘇清瑤在跟讀者打招呼。
第四天,十二脈的長老和代表都聚到了中央石柱前,召開大會。石桌擺成圓形,十二脈的標(biāo)志按方位擺放,中央放著念安補(bǔ)充好的《新風(fēng)水術(shù)》手稿,陽光透過穹頂,灑在書頁上,泛著暖光。
“今天請大家來,是想跟大家商量一件事。”念安站在中央,手里拿著手稿,眉心的金光柔和卻堅(jiān)定,“歸墟的事讓我明白,陰陽平衡不是一時(shí)的,是需要長期維護(hù)的,靠我們四個人,靠某一脈,都不夠。我想成立‘陰陽平衡委員會’,由十二脈輪流主持,每月召開一次小會,每半年召開一次大會,一起監(jiān)測九州的陰陽氣,一起商量對策,誰有困難,其他脈就幫忙,再也不讓某一脈單獨(dú)扛著?!?/p>
話音剛落,山鬼脈的阿綠第一個舉手:“我們山鬼脈同意!地龍道能通十二脈,以后監(jiān)測地脈氣,我們來牽頭,保證把消息傳得又快又準(zhǔn)!”
“我們蠱脈也同意!”阿花的弟子站起來,手里舉著護(hù)脈蠱籠,“護(hù)脈蠱能認(rèn)陰陽氣,以后歸墟和沿海的監(jiān)測,我們來做,蠱蟲傳消息比馬快!”
地行宗、潮汐閣、雪原脈……十二脈的代表紛紛點(diǎn)頭,沒人反對。鬼手坐在一旁,看著這一幕,忍不住敲了敲拐杖:“娘的!早該這么做了!以前老覺得各脈各管各的,遇到事還得互相等消息,現(xiàn)在好了,擰成一股繩,以后再遇到像本源這樣的事,也不用慌了!”
王雪姬補(bǔ)充道:“我提議,委員會的第一任主持由念安來做,她最懂陰陽平衡的道理,也跟各脈的年輕弟子熟,方便溝通。以后每任主持任期一年,輪到哪一脈,哪一脈就負(fù)責(zé)召集會議,準(zhǔn)備資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