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如同山澗溪流,悄無聲息地流淌而過。轉(zhuǎn)眼間,“知否女學”已在這片土地上扎根了五年有余。五年,足以讓一顆種子長成亭亭小樹,足以讓懵懂稚童蛻變成明麗少女,也足以讓一個最初備受質(zhì)疑的念頭,成長為枝繁葉茂、惠澤一方的切實存在。
當年的第一批學生,如草兒、二妞等,早已完成了在女學的學業(yè)。她們沒有像某些人惡意揣測的那樣“心野了”、“不好管教”,反而都成為了鄉(xiāng)間極受歡迎的好姑娘。
草兒因其算學尤其出色,心思又細,被鎮(zhèn)上一家信譽良好的糧店東家看中,聘請去做了賬房先生。一個女子做賬房,在當?shù)乜芍^是破天荒頭一遭。起初還有人質(zhì)疑,但草兒不僅算盤打得噼啪響,賬目做得清晰明白,為人又誠懇可靠,很快便贏得了東家和客戶的信任。她不僅幫家里徹底擺脫了貧困,還用自己賺來的銀錢供弟弟讀書,成了家里的頂梁柱。來說親的人幾乎踏破了蘇家門檻,最終她選擇了一位看重她才干、性情敦厚的年輕木匠,夫妻和睦,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二妞則將其在護理課上學的知識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她成了附近幾個村子小有名氣的“小郎中”,誰家孩子有個頭疼腦熱、磕碰外傷,婦人們孕期產(chǎn)后有些不適,都樂意來請她去看看。她懂得用草藥,更懂得如何護理,耐心又周到,救了不少急。人們不再叫她二妞,而是尊敬地稱她“二姑娘”。她后來嫁給了鄰村一個同樣善良的后生,夫妻二人開了間小小的藥鋪,繼續(xù)用所學幫助鄉(xiāng)鄰。
其他女孩,有的因繡工精湛,接了城里繡莊的活計,收入頗豐;有的雖然只是嫁作農(nóng)婦,但因識文斷字、懂得持家、明事理,將小家打理得井井有條,在婆家極受尊重,也能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她們的人生軌跡并未因讀了書而變得離經(jīng)叛道,反而都沿著世俗認可的道路走得更加穩(wěn)健、更加明亮、更加有底氣。
這些活生生的例子,勝過千言萬語的說教?!爸衽畬W”的口碑徹底樹立起來,不再是那個需要靠“免費管飯”來吸引人的新奇事物,而是成為了鄉(xiāng)民們真心認可和向往的地方。附近村鎮(zhèn),甚至更遠地方的人家,都千方百計地想將女兒送來求學。女學的規(guī)模也因此擴大了一次,又增聘了一位先生和一位師傅。
更讓明蘭感到欣慰的是,女學的影響開始呈現(xiàn)出一種自發(fā)性的擴散效應。
第一批學生中,有一個名叫婉娘的姑娘,性情沉靜,尤其喜愛讀書,悟性也高。她在女學畢業(yè)后,并未立刻嫁人,而是找到明蘭,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請求:她希望能留在女學,協(xié)助周秀才教導更小的孩子們啟蒙。
明蘭驚喜萬分,仔細考察了婉娘的學識和耐心后,欣然同意。于是,婉娘成為了“知否女學”培養(yǎng)出的第一位“女先生”。她教學認真,又因年紀與學生們相近,更能理解她們的想法,深受愛戴。
無獨有偶,另一位嫁到鄰縣的女孩慧姐兒,見夫家那邊女孩子同樣失學情況嚴重,心中不忍。她鼓起勇氣,征得夫家同意后,借用宗族的祠堂,仿照“知否女學”的模式,開辦了一個小小的識字班,免費教授附近的女孩子識字和簡單的算數(shù)。雖然規(guī)模很小,條件簡陋,卻無疑是“知否”精神的一顆種子,在另一片土地上發(fā)出了嫩芽。
消息傳回,明蘭感慨萬千,立刻讓顧廷燁派人給慧姐兒送去了一些書籍、紙筆和資金上的支持。她仿佛看到,一點星星之火,真的開始有了燎原之勢。
看著這些自己親手培養(yǎng)出來的女孩們,如同蒲公英的種子,帶著知識和自信,飛向四面八方,在不同的角落扎根、生長,并將這份求知的火光繼續(xù)傳遞下去,明蘭心中的成就感,遠勝于當年在侯府后院化解一次次危機、掌管中饋之時。這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孕育性的、足以滋養(yǎng)后世的偉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