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訓既成,如何讓其深入人心,真正成為后代子孫的行為準則,而非一紙空文,便成了接下來最重要的課題。顧廷燁與明蘭深知,訓導之要,在于潛移默化,在于以身作則,更在于結合具體情境,讓那些抽象的文字在孩子們心中變得鮮活起來。
他們選擇在一個家族齊聚的場合,正式將這份家訓示于兒孫。并非嚴肅的集會,而是在一次熱鬧的家宴之后,于廳堂之中,燭火通明,氣氛尚算輕松之時。顧廷燁命人請出那卷裝裱精致的家訓,懸于正壁。
一時間,廳內安靜下來,無論已成家立業(yè)的子女,還是尚且懵懂的孫輩,皆將目光投向那卷墨跡。顧廷燁目光沉靜地掃過眾人,聲音沉穩(wěn)而有力:“此乃我與你們母親(祖母),結合此生經歷與感悟,為顧氏子孫立下的家訓。今日示于爾等,望爾等皆能熟記于心,外化于行?!?/p>
他并未逐條宣讀,而是指著首句“內修德才,外擔責任”,看向已成將領的長子團哥兒:“修德才,并非只讀圣賢書。你統(tǒng)兵在外,需熟知兵法,精于武藝,此為‘才’;更需體恤士卒,賞罰分明,與部下同甘共苦,此為‘德’。唯有德才兼?zhèn)?,方能擔起守土衛(wèi)國之‘責’?!彼挚聪蛟诤擦衷喝温毜拇巫樱澳闵硖幥逡?,學問是根基,但更需秉持風骨,不阿附,不營私,以文章學問報效朝廷,亦是‘盡責’。”
明蘭則接著“持家以和,立業(yè)以勤”這一條,目光溫柔地掠過女兒和兒媳們:“持家之‘和’,并非表面一團和氣。需如管理這偌大侯府,規(guī)矩要明,賞罰要清,但處事需留有余地,體諒下人難處,妯娌姐妹間,更要互相幫襯,莫生嫌隙。而‘勤’字,無論男女,皆是立身之本。即便家境優(yōu)渥,也不可惰怠,需有自己的操持與追求?!?/p>
當談及“富貴不淫,貧賤不移”時,顧廷燁神色尤為肅穆。他看向幾個年紀較長的孫輩,包括顧錚、顧珣等人,沉聲道:“我顧家如今確算顯赫。但你們需知,這富貴并非天生,亦非永恒。切不可因此驕縱跋扈,目中無人。要記住,尊重他人,與人為善,并非因其身份高低,而是源于自身修養(yǎng)。他日若家族偶有困頓,也需有此志氣,不失節(jié),不喪志,靠自身能力重振家聲?!?/p>
為了讓孫輩們更好地理解,明蘭常常在家訓框架下,結合日常小事進行引導。一次,顧錚因騎射小有所成,頗有些得意,在堂兄弟面前言語間不免流露傲氣。明蘭得知后,并未直接批評,而是在教他讀書時,看似無意地提起:“這‘富貴不淫’的‘淫’字,亦有‘惑亂’、‘過度’之意。人有所長,心生歡喜是常情,但若因此自滿,看不起他人,便是心為這點長處所‘惑’,所‘過度’了,反倒阻礙了自己進步。真正的強大,是能看到他人優(yōu)點,虛心學習,持續(xù)精進?!?/p>
顧錚聰慧,立刻明白了祖母的弦外之音,慚愧地低下了頭。
顧廷燁則更側重于在帶領孫輩習武、或是講述往事時,滲透家訓精神。他教導顧錚練劍,不僅要求招式精準,更強調“心正”:“劍乃利器,可護人,亦可傷人。持劍者,心中需有‘善’念與‘責’任,知為何而出劍,方能不墮邪道。這與家訓中‘心存善念’、‘擔當責任’是一脈相承的?!?/p>
他們還特意將家訓刻制成小巧精致的木牌或玉牌,分贈給已成年的子女及年長的孫輩,讓其隨身攜帶,或置于書房案頭,時時自省。對于年幼的孫輩,則將其編成朗朗上口的歌謠,由明蘭親自教導吟唱,讓那些美德在童音稚語中生根發(fā)芽。
顧廷燁與明蘭更是以身作則,他們之間的相敬如賓、對待下人的寬厚仁恕、處理事務的勤勉公正、以及身處富貴卻始終保持著樸素內斂的生活態(tài)度,本身就是對家訓最生動的詮釋。兒孫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這無聲的榜樣,比任何言語的說教都更具力量。
這份凝聚著心血與智慧的家訓,如同給顧氏這艘大船注入了穩(wěn)定的壓艙石和清晰的航向。它并非束縛子孫的枷鎖,而是為他們點亮的一盞引路明燈,提醒他們無論在順境逆境,都需堅守那些最樸素也最珍貴的美德,努力成為一個于家于國,皆有所貢獻的、堂堂正正的人。顧廷燁與明蘭相信,只要這份精神血脈得以延續(xù),顧氏家族的未來,便充滿了光明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