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的風,從未在夜里停過。
當我離開湛江,坐上駛向北海的列車時,夜已深,窗外的景色悄然轉換。鐵軌沿著海岸線緩緩南行,白天的熱浪退去,海的咸意卻越來越濃。列車仿佛一支低音號角,吹奏著即將登場的濱海詩章。
北海,是廣西伸向南海的前沿港城,是華南通向世界的門戶之一。它沒有廣州那樣龐雜,也不如深圳那樣緊繃,它是一種慢慢展開的畫卷,在銀灘的邊緣、老街的轉角,緩緩道出自己的舊夢與新聲。
一、銀灘晨光:沙細如煙,浪聲不息
清晨,我踏上了著名的北海銀灘。
陽光還未完全升起,海面呈現一種淡淡的銀灰,沙灘在潮水的滋潤下,如一幅剛鋪開的絲帛,細膩無聲。我脫了鞋,腳步陷入沙中,那種觸感仿佛踩在云層上,卻又有大地的柔韌。
一個晨跑的大爺路過我身邊,沖我一笑:“你是外地人吧?”
我點頭。他說:“別急著拍照,等太陽出來,這片灘會亮得像鏡子?!?/p>
果然,天色漸明,海面的一角開始折射出微光,隨著光線擴大,整片海灘慢慢被點亮,仿佛天地之間灑落了一層光的羽衣。
我看著那無邊的銀色緩緩推進,寫下:
“北海的銀灘,不是一片沙,而是一段被光反復撫摸的低語。它無言,卻能洗去心上所有重音。”
二、老街石板:中西交匯,舊夢仍溫
離開海灘,我步入北海老街。
這條街長不過數百米,卻承載了百年風霜。騎樓交錯,中西合璧的門楣上長滿青苔,老字號藥鋪與咖啡廳并肩而立,仿佛歷史與現代從未矛盾過。
我走進一間名叫“福春洋行”的舊屋改建的展廳。屋內擺滿十九世紀的舶來品——船票、算盤、瓷器與電報機。講解員是一位年輕女子,聲音柔和,語調卻帶著分寸。
“這條街,是北海作為‘海上絲綢之路’支點的見證。那時,很多西方船只從這里靠岸,再由此將貨物運往越南、東南亞?!?/p>
我問:“現在呢?”
她微笑:“現在它是游客拍照的背景墻,但每一塊磚里都藏著航路?!?/p>
我寫下:
“北海老街,是一頁未完全翻過的日記。它講的不只是往事,更是今天仍在悄悄延續(xù)的南洋節(jié)奏。那不是記憶,而是余音?!?/p>
三、潿洲島歸夢:火山巖海的低語
第二日,我搭船前往潿洲島。
這是中國最大的火山島,海水藍得近乎夢境,崖壁嶙峋,洞窟密布。與都市的整齊不同,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保持著最初的野性。
我租了輛電動車,在環(huán)島路上緩緩騎行。風從耳畔穿過,帶著熱浪和咸味。沿途有一處名為“鱷魚山”的海蝕崖,在陽光照射下,巖石泛出墨色光芒,海水如節(jié)奏準確的詩行,在岸邊反復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