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清遠往東,一路穿行在廣東中西部錯落的山巒之間。當(dāng)?shù)诌_云浮時,我仿佛走進了一座“被時光藏起來的城市”。
云浮不張揚,它像一位隱士,盤坐在云山石林之間,靜觀四方喧囂,卻不動聲色。對我來說,這是一個無聲卻震撼的地方,一塊刻滿地理與人文褶皺的巨大石碑,等我一點點去擦拭、去讀懂。
一、石之城:億年山體的地質(zhì)史詩
我第一站去了六都石山,一處世界罕見的大理石原始地貌。放眼望去,嶙峋的巖體拔地而起,像被刀削過的天地脊梁,氣勢磅礴,卻在陽光下展現(xiàn)出溫潤的光澤。
“你看到的,是地球的骨頭?!币晃槐镜氐刭|(zhì)專家說。
我用手觸碰那石面,粗糙而堅硬,卻似乎透出一種深埋千年的體溫。那些線條、紋理,像是地殼運動留下的筆跡,記錄著這片土地億萬年的起伏與疼痛。
我忽然明白,為何云浮被稱作“石都”。它不是建在巖石上的城市,而是一座從巖石中生出來的城市——它的魂、它的骨頭、它的呼吸,全部藏在那些石縫中。
我寫下:
“云浮是大地的化石,是地球?qū)懡o天空的詩,它用石頭承載了時間的密度與人類的柔軟?!?/p>
二、禪宗源流:云浮不只看云,還懂云
下午,我來到位于新興縣的六祖故里——國恩寺。
這個寺廟因禪宗六祖慧能而聞名,是嶺南佛教文化的重要源地。寺中無金碧輝煌的裝飾,只有樸素的磚瓦與若有若無的梵音。抬頭看,群山環(huán)繞,云霧繚繞,如同一幅水墨長卷。
我在講經(jīng)堂中盤腿坐下,閉目片刻,耳中聽到木魚聲陣陣,心中卻生出一份罕見的清凈。我仿佛聽見慧能祖師緩緩說著: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p>
我睜開眼,陽光正好穿透廟宇屋檐,打在我腳邊的青磚上。那一刻我明白了:云浮之“云”,并非氣象之云,而是心頭之云,是浮躁世道里,唯一可以短暫停泊的凈地。
我寫下:
“禪不是清規(guī)戒律,不是山門鐘鼓,是這浮世一隅,能讓你卸下鋒芒、安放心事的一塊角落?!?/p>
三、西江之濱:流動與停駐之間的水之思考
離開寺院,我南下至云安區(qū),站在西江邊。江水滾滾而來,映著天邊晚霞,水中漁舟影影綽綽,一切都安靜得讓人想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