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花溪太安靜了。”
她卻道:“水的聲音你聽懂了嗎?那就是我們唱的歌?!?/p>
我靜下心來,聽水敲打石頭的聲音,忽快忽慢,忽而低吟,忽而奔走。
我寫下:
“花溪,是貴陽的副章,是城南的長調(diào)。它不在中心,卻在呼吸之下;它不是高調(diào),卻能讓人愿意多聽一夜?!?/p>
四、青巖古鎮(zhèn):黔道遺夢,石語流年
臨近傍晚,我抵達(dá)青巖古鎮(zhèn)。
這是一座以青石為魂的城鎮(zhèn),街道、宅院、臺階皆以石筑成。夕陽照在石板路上,泛著歲月沉淀后的溫色。鎮(zhèn)中依舊有文廟、城墻、驛道,仿佛從明清穿越至今,未曾大聲說話。
一位賣豆腐圓子的小販對我說:“青巖以前是軍鎮(zhèn),后來變書鎮(zhèn),現(xiàn)在是‘不動聲色’的鎮(zhèn)?!?/p>
我嘗了一口他家的辣醬豆腐,香而不躁,辣而不猛。
我說:“這醬像這城?!?/p>
他點(diǎn)頭:“不嗆人,但記得住?!?/p>
我寫下:
“青巖,是貴陽的石骨,是云貴古道上的歷史注腳。它不需重寫,只需被讀懂——就像所有沉默的人,只等一個愿意傾聽的耳朵。”
五、地圖與西南開章的緩奏落筆
夜里,我坐在貴陽老城的一間木屋旅館中,窗外是雨打青瓦,隱隱傳來苗族嗩吶的旋律。地圖攤在膝上,貴陽這座城,如今成了山水低音中最早的一聲響。
我寫下:
“貴陽,是《地球交響曲》中西南篇章的緩奏起筆。它不高昂,卻穩(wěn);不張揚(yáng),卻深;不靠熱鬧,卻讓人愿意久居。它是一座藏在云中的慢城,也是一段準(zhǔn)備開啟山野重奏的輕聲起調(diào)。”
我輕聲說:
“下一站,是安順。
一座水與瀑共鳴、布依與漢共生的云嶺躍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