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川東北民風:有硬有柔,有家有火
在達州老城區(qū),我吃了四頓本地人推薦的川東飯:酸辣鱔魚、干鍋兔、炕鍋排骨、苕粉肥腸。
在一個小巷深處的家常館,我與老板娘聊了許久。她一邊煮豆花一邊說:“我們這兒人不喜歡‘擺’,但很重‘穩(wěn)’。結(jié)婚講信,買賣講實,朋友講久?!?/p>
我問她:“你覺得達州人什么樣?”
她瞇著眼想了想,說:“我們沒別的,只有一個字:扛?!?/p>
我寫下:
“達州人的火氣,不在嘴上,在骨頭里;
他們不是喊口號的,但都是能撐事兒的;
他們不爭先,卻從不落后?!?/p>
六、地圖落筆·下一站廣元
五天達州之行,我從巴文化的深處走到天然氣的地層,從紅色山谷走進川東廚房,從沉默廠區(qū)走入家常炊煙。
這是一座不奪目、不喧嘩、不張揚的城市,卻在中國西南戰(zhàn)略布局中占據(jù)了最不動搖的位置之一。
她的力量不是風口,而是骨架;不是鼓噪,而是運行;不是包裝,而是穿透。
我攤開《地球交響曲》地圖,在川東北最高處、秦巴山南緣、東西通道樞紐落筆:
“第152章,達州已記。
她是巴山的硬脊,渠水的深紋,
是川人的剛、國人的實、能源的火與紅色的光?!?/p>
下一站,是廣元。
我要北上,越米倉古道,走進四川通往西北的門戶之地,去見武則天故里、劍門關雄影,去看蜀道上的風塵與榮耀如何在一座歷史名城中同時流淌。
我收好筆記,對渠江低語:
“在深處寫實過了,也該上山了——廣元,我來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