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的山道一彎接一彎,從大理南下,再轉(zhuǎn)入西去的通道,沿途云霧繚繞,村落如墨點(diǎn)灑落在綠山之間。
這一段地圖上標(biāo)注不多,但每一個地名后仿佛都藏著一段被塵封的往事。越往西行,風(fēng)中帶著硫磺味、舊金屬味,還有一種熱帶植物被陽光炙烤后的焦甜氣息。
而這一次,《地球交響曲》的紅線,引我走入一座火山環(huán)抱的邊地城鎮(zhèn)——騰沖。
一、熱海溫泉:水火交融之地的時間回響
車駛?cè)腧v沖的那一刻,天地之間仿佛多了一層霧。
我沒有直奔城區(qū),而是先前往著名的熱海景區(qū)。這是一片天然的地?zé)釒?,泉水如柱蒸騰而上,地面不斷冒泡作響,腳下仿佛踩著一只熟睡的巨獸背脊。
“這是騰沖的肺?!睂?dǎo)覽的女孩小段說。
她說這片地域已經(jīng)存在千萬年。泉水溫度最高可達(dá)97c,過去人們在這“熱鍋”中煮雞蛋、燜玉米、燙藥草,日子就在霧氣與地?zé)衢g流淌。
我們走到一口泉邊,泉水呈翡翠色,水面輕震,一圈一圈的漣漪宛如地心深處的脈搏。
我俯身凝視,看不清泉底,卻感覺得到一種超越語言的存在——它不是地景,而是一種原始自然的說話方式。
我寫下:“水火不容,但在騰沖,水火共生。”
二、火山群遺址:熔巖與生機(jī)的對峙之路
第二天,我前往騰沖北部的火山國家地質(zhì)公園。這里星羅棋布地散布著數(shù)十座死火山錐體,遠(yuǎn)看像是一排被壓低的拳頭。
向?qū)俏恢心昴凶?,自稱姓趙。他帶我攀上一座叫“大空山”的火山口,站在邊緣俯瞰下去,火山口早已被綠植填滿,宛如一口沉默的天井。
我問他:“這里還會爆發(fā)嗎?”
他笑著答:“地心不會告訴你它下一次的憤怒。但我們相信,植被會先聽到?!?/p>
我蹲下看山崖上的苔蘚,那些生在石縫中的生命,是火山之后第一個站起來的聲音。
我寫下:
“火山不是毀滅,而是記憶沉積的儀式。每一次噴發(fā),都是自然寫下的憤怒詩,而我們,是讀者,也是注解者?!?/p>
三、國殤墓園:邊關(guān)血脈與無聲的守望
騰沖不僅是自然奇觀之地,也是戰(zhàn)爭留下沉重印記的城市。
我來到國殤墓園,那是一片占地巨大的山地陵園,埋葬著抗戰(zhàn)期間在滇西戰(zhàn)役中犧牲的遠(yuǎn)征軍將士。